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科民 《物理教师》2002,23(5):21-21,23
近年来 ,由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在各地的物理竞赛和中考物理试题中 ,出现了大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物理试题 ,其中 ,实验题的命题形式尤为突出 ,别具一格 .现举一道竞赛试题 ,供大图 1家鉴赏 .题目 :某同学按图 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如图 1所示的实验器材中 ,灯L1、L2 完全相同 ,且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实验时 ,该同学把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移到A、B、C三个位置 ,并记下各电表的示数 ,表 1是该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1、2、3分别表示A、B、C三个位置 .过一段时间 ,电路发生了故…  相似文献   
2.
中考物理命题必须以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为标准,以教材为依据,考查重点知识的同时,要尽量照顾知识面的覆盖率.而测物体密度的实验题联系到的知识非常广泛,且命题的形式可以做到稳中求变,变中求活,活中求新,新而不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测物体密度的实验题屡次出现,而命题的形式变化多样,试题逐渐趋向于开放性和探究性.现归类举例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物理课本的练习题、复习题中,问答题占的百分比很大,而如何准确、有效地解释这些问答题,则常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设法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及其科学方法.1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是影响学生说理能力的第一要素 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对提出的问题就说不清,讲不明,回答问题时,就会啰啰嗦嗦,废话连篇,抓不住问题的实质.这是初中学生在解答说理题时司空见惯的现象.例如,学习了比热容的概念后,课文有一段话,要求学生能解释“为什么在太阳光…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孝感市1999年中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把质量相等的两铁块从沸水中取出,并立即分别放入质望和初温相等的酒精和水中,则().A.酒精和水的温度升高相同B.酒精的温度升得高C.水的温度升得高D.无法判定此题虽包含着考查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和对热量计算的应用,但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阅卷后,经过抽样分析,学生选择B、D两答案的人数占80%以上,而这些占总人数80%以上的同学当中,选择B或D答案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甚至,有个别同学既选了B。又选了D(此大题属单选题),这说明学生当中选B答案还…  相似文献   
5.
在考查学生的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测试中,发现学生出错的一个通病就是容易根据平常做题的经验来分析某一特殊问题,缺乏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不能充分利用题中所给的特殊条件,尤其是不能重视文字叙述上的细微差异,忽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就过早下结论,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举例分析,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站在地上的拉绳者向下拉绳所用的力F不能大于拉绳者的重力例1 一根绳子最大能承受700N的拉力,现有重为200N的滑轮若干个,某体重为500N的同学想利用这些器材在地面上将一个重1200N的物体拉到高处,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若要求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轮组的结构应怎样?画图说明,并计算此时这位同学所用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例1.如图1所示,电阻r1≠r2,当S断开时,a、b两点间的总电阻为R1;当S闭合时,a、b两点间的总电阻为R2。则有( )。  相似文献   
8.
魏科民 《物理教师》2002,23(7):3-24
图表的命题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简洁的特点 ,它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是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出现的一种考题形式 .它最精彩之处是能用最简单的物理原理解决最现实的生活问题 .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例 1 .表 1是上海港客轮运行时刻 (上海—武汉 )表 .请根据表 1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表1中数据 ,估计一下南京—南通段长江水的平均流速 .(2 )客轮在武汉—上海之间作往返航行 ,试问该客轮有无可能在上海至武汉航行途中 ,经过某…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分析各地初中物理学业考试试卷发现,试卷中最后一道选择题的综合性较强,有些试题甚至会涉及到较为繁琐的计算,这样就更增加了同学们解题的难度.如果同学们掌握一些较为灵活的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将繁琐的问题简单化,甚至不用计算也可正确选择答案.现针对计算要求较高的电功率问题,仅举两例,望同学们看后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0.
1、如图1所示,AO是入射光线,OB是其经某一光学元件后的出射光线,请你用学过的光学元件在图上用作图法确定它们的位置。说明:本题重在考查是否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和透镜的性质。解本题要有较高的分析推理能力。分析:本题属改变光路的问题,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面镜发生反射,遇到透镜发生折射都能改变光路。可选光学元件及其位置有以下8种(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