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学科渗透是心理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中职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学科渗透的实施具有整体性、激励性、个体差异性、灵活性和发展性的原则。良好的教学氛围、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动机激励、融洽的师生关系、有效的行为指导、积极的监控调节是学科渗透实施的重要策略。对学科渗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反思,有利于中职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2.
有意遗忘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机能,随着认知抑制研究的兴起,对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研究的也比较多。在提出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的编码理论和提取抑制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认知抑制的发展,即对于儿童和青年个体,有意遗忘的抑制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指出了该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学业情绪是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控制价值理论认为不同的评估事件决定了预想结果情绪、回顾结果情绪和活动情绪。学业情绪具有领域特殊性,与学习动机、元认知、认知资源等有密切关系。今后应重视其领域特殊性、诱发性维度、网络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以及学业情绪与自我调节和外部调节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鲁朋举  罗乐 《新疆教育》2013,(15):173-174
道德判断的双加工理论认为道德判断是认知和情绪平等竞争的过程,情绪战胜认知做出道义判断,认知战胜情绪则做出功利判断。但也有研究者对其实验过程进行质疑,认为道德判断的过程是单加工。今后研究应对双加工与单加工之间的分歧进行比较。探索情绪和认知对道德判断发生变化的影响程度,并注重道德判断的实验材料的真实性、情景性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自我同一性主要研究观点为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在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青少年和大学生处于同一性完成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但同一性各状态会有反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既有年龄特点又有性别特点;认知发展、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是影响自我同一性发展的主要因素。自我同一性现有研究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未来其研究方向主要有认知发展因素的作用、同一性发展的研究以及借鉴积极心理学研究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