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1986年以来,特别是1991年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以来,在学  相似文献   
2.
对外经济开放 ,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其主要表现为 :以民富国强为根本的对外经济开放目标 ;以对外经济为重点的对外经济开放思想 ;以梯度推进为步骤的对外经济开放战略 ;以“两手抓”为特点的对外经济开放方针 ;以自力更生为主的对外经济开放原则。深入研究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和特色 ,有利于人们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对外开放理论的精神实质及其核心与精髓 ,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更加蓬勃地向前发展 ,使我们在广阔的世界经济的“战场”上 ,创造出令人民兴奋的经济壮举 ,令世人震惊的经济奇观 !  相似文献   
3.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学员头脑 ,使邓小平理论真正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 ,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围绕这一课题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深入调查研究 ,理清教学思想 ,为实施“三进入”工程打牢基础 ;增强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释疑解惑 ,使“三进入”工程落到实处 ;适合青年学员特点 ,改进教学方法 ,积极组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 ,保证“三进入”工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坚持邓小平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的“三进入”原则,是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学员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党的十五大召开后,我们对95级300多名学员和96级部分学员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课及时进行了调整,试开“邓小平理论”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60年代开始曾承担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外训教学任务。1994年以来,在总部、海军机关的具体指导下,恢复对外培训工作,先后培训了六批外国海军官兵。外训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外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其中严格外训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是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外训任务的重要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6.
国情,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源泉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邓小平着眼国情,把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地位,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的基本结论。立足国情,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挖掘国情中闪光的一面,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我国特殊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邓小平理论深深地扎根于国情土壤之中,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中,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在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它表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毫不动摇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邓小平在他的光辉著作中,以独特的战略眼光、改革精神、开拓意识和求实品格,科学地系统地深刻地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研究和运用这一思想,对于指导和加强新时期的思政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论述邓小平思政教育的目标、方针、方法,以推动我国的思政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战略性转变,这一转变与党和邓小平坚持实践的观点及其科学方法是分不开的。通过实践实验,促进了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尊重群众实践,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坚持实践标准,检验了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在实现党的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从而使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只要我们珍惜邓小平倡导的这一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我们的党将在新的世纪焕发出勃勃英姿和无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