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隋唐直至清末,我国实行的是科举考试制度。科举考试对当时读书人来说是决定其命运的至关重要的事情,因而考试当中舞弊现象屡有发生。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种制度的腐朽和不合理性。北宋哲宗元2右年间,有一次朝廷派翰林学士苏东坡主持进士考试。他的门生李方叔这次也参加应试。李少时孤贫,勤奋好学,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曾以文章谒东坡,求其谋荐于朝。这次科考前,东坡将一个密封的信函让李方叔的亲属送给李,碰巧李外出了,他的仆人接过信函随手放在小桌上n过了一会儿.进全章子厚的两个儿子章持和章援来访,看到桌上信函就打开…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或称“诗三百”。我们通常都是说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三百”是取其约数。但也有人说《诗经》里的诗歌有311篇,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个观点早已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自己有了“一桶水”,怎样倒给学生“一杯水”.在现实中,有些教师,他们的“纵  相似文献   
4.
5.
黄文章 《英语辅导》2008,(6):105-108
自从归化与异化翻译提出后,就成为中外学术界上一直争论的焦点。在国内归化与异化翻译的交锋中,异化翻译长期处于劣势。然而无论如何,在近现代汉语与外语接触过程中,异化翻译对汉语发展的贡献是不容忽略的。本文拟从汉语词汇及句法方面的发展变化分析异化翻译在汉语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些人在观看反映科举时代生活内容的电视剧时,对剧中人提到的某官员是“两榜进士”出身,就认为“两榜进士”指的是这个人前后两次参加选拔进士的考试,两次都考中进士或到第二次才中了进士的人,所以称为“两榜进士”。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7.
古人写诗作文常常因为某种需要(字数、声韵、句式等等),把一个词语加以割裂,只用其中的一部分来称人或事物,这就是“词语割裂指称”现象。这是古人的行文习惯,但给我们今天学习和理解古诗文带来一些困难,特别是对古人古事与其出处不了解的话,还会产生误解。中  相似文献   
8.
黄文章 《教育艺术》2010,(2):14-14,13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著名的特级教师周一贯指出:“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学生、教师、教材)具有互为主客体的新特点,同时又受到内外环境的不可避免的制约和影响。这就决定了课堂是一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其极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决定可生成的丰富和鲜活较之其他活动.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