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作为本世纪最主要、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其基本的、最具决定性意义的特性是什么?在它经历了一百年的发展变化之后,重申这个问题,不仅仅因为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为此争执不休,更因为当代电影、特别是中国当代电影的现状,迫使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方法1.文学艺术作品作为客观的存在物,是对作品的观赏者而言的。一部艺术作品只有被读者阅读了.其价值和意义才会体现出来.而读者从什么观点、立场、方法出发去阅读这部作品.就决定了他对这部作品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方法是决定性的。因此,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在阅读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方法是作为主体的读者与作为客体的作品之间的中介,是客体的对应物,在  相似文献   
3.
当世界电影跨过了它一百年盛典的时候,中国电影也迎来了九十年纪念。按通常的说法,中国电影已经先后产生了五代各具特色的导演和作品。中国的第一代电影肇始于拍摄京剧“折子戏”《定军山》,那是默片时代;第二代即是从1930年《歌女红牡丹》开始的有声电影;第三代则是指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开始这十七年的电影。这三代前辈在筚路褴褛的开创性事业中,为中国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类型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制度的一种商业策略,它追求一种宏大叙事的统一性原则,使其在名实之间充满矛盾和歧义,表现为概念上的“空壳化“。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之后的好莱坞类型电影实际上已经解体,所谓后现代电影并不是类型电影,在对这些影片的审美过程中反对阐释,提倡“新感受力“不仅是对类型电影的直接否定,也是对影像本位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5.
对电影影像的研究表明,影像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构成创造性思维的最活跃的部分.在数字技术时代,语言思维与影像思维是互补的,而以直觉的、粘着模式为特征的影像思维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创新性价值,因此,将思维研究纳入到电影研究的领域,既是电影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延伸,也是创造性思维在多媒介传播环境中得以拓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音乐是诗化的因素,是感情密度最大的表达方式。于是,当“语言终止的时候,音乐开始了。”在电影叙事中,音乐形象的功能尽管是辅助性的,但同时又是不可或缺的,它同画面、语言、音响效果共同构筑了影片和叙事信息。在电影发展史中,音乐的功能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电影自身价值的认识的确立逐步发展起来的,其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默片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对影片的认识仅停留在街头“杂耍”的水准上,对音响是不敢奢望的。由于当时不少影片是在酒吧、咖啡馆等公众场所放  相似文献   
7.
穆时英小说不仅深受日本和西方文学的影响,更突出表现在深受当时刚引进的电影文化的影响。在小说与电影的交融中,想象力、心理分析与电影镜像作为美学因素构成了穆时英小说的镜像思维特征,同时也是“新感觉派”小说特有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基于LabVIEW的网络实验仪器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基于LabVIEW的网络虚拟实验仪器的开发是为了解决传统实验系统数据处理能力弱和远程数据采集上的不足等问题而提出的。就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下网络实验仪器的开发方法作了介绍,对开发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网络通讯这两个关键技术作了详细阐述,并简单讨论了LabVIEW平台下数据处理编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对《小巷人物志》的题材、内容、人物作了很有说服力的阐述和分析,已经有研究者对小巷人物的心理模式作了很成功的研究,指出了那是一种被缚与自缚的双向合成的产物。人物生活在内心封闭的自我小圈子里,反映了一种失去自我、仿徨无着、消极处世的阴暗心理,它作为最广大的市民群的心态的阴暗的一面,形成了对现代化进程的阻碍,以及由此而引起历史前进中的曲折、复杂和艰难。从而也反映了作者不无忧虑的思索和对人们往往表现得较为浅溥的热情的及时警告,进而也是对作者曾被戏称为“糖醋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的一种突破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妈妈帮我订了一份《小学生导刊》。当时,我识字不多,刚学会拼音,但我还是读懂了很多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导刊》给我的帮助越来越大。“成长话题”伴着我不断成长,使我懂得“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多想、多问、多做”。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