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高三数学复习阶段,笔者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奇特”现象:一听(老师讲解)就懂,一看(参考解答)就会,一做(练习或试卷)就错.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在讲台上挥汗如雨的老师深感沮丧和困惑.有果必有因,因在哪里?且看当前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基本表现: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参与较少;以教辅为主,基本忽略教材;以知识归纳、结论应用为主,少了对相关概念、结论产生过程的追忆,就不言而喻了.如何提升高三数学复习课效能,让高三数学课成为学生永恒的记忆,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试卷评讲占有一定的课时,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考、练之后进行试卷评讲是切实提高数学复习质量的关键,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1 试题呈现 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acos B=bcosA,边BC上的中线长为4. (Ⅰ)若A=π/6,求c; (Ⅱ)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这是浙江省2015年高三调研测试卷理科第16题,旨在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进行三角变换和运算求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综合能力的主要内容 ,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最佳表现形式 ,因此思维品质的培养乃致关重要 .“复数”所含的内容独特 ,联系广泛 ,解题灵活 ,思维量大 ,确为培养思维品质的好教材 .这里不妨结合教学实践 ,略谈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 加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概括与思维活动的程度及其表现的逻辑水平 .它集中地表现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自觉地滋生创意 ,促使思维深刻性的形成 .例如 ,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揭示了积与乘…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那种严肃、紧张的体育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近些年新出现的“快乐体育”模式受到了学者们的青睐。本文就“快乐体育”的概念、特点及其在高中体育课中具体实施的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考试题是许多专家、学者、优秀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高考试题凝聚着命题者的智慧,也闪烁着新课改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教研资源.研究高考试题,剖析高考试题的本质,将对教学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文[1]对2013年浙江理科数学第7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想的思维教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思想是人们通过数学活动,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本质认识.它是数学思维的结晶与概括.数学思想的教学功能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方法纳入基础知识范畴是落实数学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只强调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不重视数学思想在数学以外领域的作用.修订后的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获取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运用数学概念、思想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本文试就运用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作一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活动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无论是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命题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技巧的获得,还是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必须通过“解题”,“解题”又是评价学生知识和发展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数学解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成功解题从目标出发。“注视未知”是波利亚对解题的一项建议.一个有经验的解题者,  相似文献   
9.
2015年浙江省高考理科数学第16题为解三角形题,它是一道考查三角函数及其变换、正弦和余弦定理等知识的综合试题,试题简约不简单,平实而不平淡,将基础知识、运算求解能力和解题目标意识的考查融为一体,体现了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使每位考生的能力尽显出来,使高考的选拔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那种严肃、紧张的体育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近些年新出现的"快乐体育"模式受到了学者们的青睐。本文就"快乐体育"的概念、特点及其在高中体育课中具体实施的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