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壮侗语与汉语的关系问题复杂,历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两者关系研究的缘起、主要观点以及理论方法三方面,回顾了这一研究概况。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后来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跳蚤"作为基本词存在于汉语方言中。对比汉语各方言点"跳蚤"一词的语音形式并分析其构词理据,可以发现北方汉语方言与南方汉语方言在表达"跳蚤"这一概念上存在差异。北方汉语方言多用"蚤"的合成词形式,少用"虱";南方汉语方言则少用"蚤",多用"虱"的合成词——狗虱。究其原因,可能与南、北地区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3.
与普通话相比,西安方言在语音上最大的特点便是有两个唇齿塞擦音声母pf和pfh。对于pf和pfh的来源,学者们意见不一。文章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谈pf、pfh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基本上都体现在词汇的词义上。通过分析“国”和“中国”两词词义的变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隐藏其背后的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也能看到社会赋予一个词语新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红丰仡佬语与汉藏语系大多数语言一样,有通过语音屈折来构词的现象。这种屈折构词现象从词义的关系类别上看表现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方面。分析表明:屈折构词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区别不同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而不是为了扩大事物的名称;在"名词类"的四种类别中,除了"名词—名词"外,其他三类中的"动词"、"形容词"、"量词"应该都是从"名词"变化而来。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这种词义关系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汉语普通话人称代词在壮语与汉语西安方言中有所不同。比较壮语和汉语西安方言人称代词在分类、构词特点、组合关系和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的异同,能间接反映壮语与汉语北方方言在一些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