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词语发展成为规范的新词语应该符合表义需要、意义明确、合乎造词法、普遍使用这四大原则.表义需要是前提,普遍使用是外在的推动力,它们共同构成了新词语的社会基础;意义明确是内涵要求,合乎造词法是形式要求,它们共同构成了新词语的语言基础.四个因素互相影响,又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关介词“给”的支配成分省略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介词能起到“赋格”作用,本文从格语法的角度讨论介词“给”所表示的格关系,主要有施事、受事、对象、目的四种;分析了①“给”单独出现的句子,②“给”与介词“把、被”共现的句子中,“给”后支配成分省略与不能省略的各种情况,认为在表示各种不同格关系的句子中,“给”后支配成分省略现象与一般介词不同。 1.1 Fillmore认为,各种语言深层的格关系是一致的。Fillmore所说的格关系虽然是深层语义的,但反映到表层上必然会有格的标记。就汉语来说,介词能起到“赋格”(Case-assign-ment)作用。汉语中名词的格变主要与句法有关,但作为语言材料的名词,却经常地、大量地用介词来弥补其词形变化的不足,介词代替了格变。因此,汉语介词表示了一种格标记,这是把格语法运用到汉语研究中的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校园新词语有着自身的许多特色。文章在“沪上校园新词语”语料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构成、来源和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4.
动词性短语与动词的功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的语法文献中都认为动词性短语与动词的语法功能是相当的。本文详细考察了两者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功能表现,认为在谓语和述语位置上两者的功能基本相同,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两者有较大的差异,在状语、定语和补语的位置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句子中语气成分的同现和交替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同现理论出发,讨论语气词、语气副词、助动词和叹词这些语气成分在句子中互相之间的关系问题。本丈对不同类型的同现情况作出分析,找出不同的语气成分在不同句子中的分布形态;对语气成分的交替使用和联合使用作出界定和评价,从而归纳出同现与交替使用的初步规律。  相似文献   
6.
"是……的"句在现代汉语中有较高的出现频率,本文对"是……的"句的界定及其分类、"是"和"的"的词性和功能、有关的句法功能分析和语用分析等问题作了概括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着”字句是表示静态位置的位置句中的一种,“着”字句根据内部隐含的语义的不同,可以分为着1句,着2句和着3句。本文着重讨论这三种“着”字句的内部差异:1.不同的“着”字句中的动词语义特征的差异;2.不同的“着”字句句式在空间位置系统中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的差异;3.不同的“着”字句中的语用功能的差异。最后,还将对与“着”字句有对当关系的“了”字句进行考察与比较。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自《马氏文通》起,虚词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虚词对语言结构的完整和意义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其出现的频率之高、意义用法之广,都表明其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虚词是汉语语言特征的一种体现。对外国人学习汉语来说,虚词也是最重要的难点之一,通过中介语语料库可以发现,留学生的许多偏误都是由虚词的误用、漏用、错用等原因造成的。近年来,随着第二语言教学和计算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对动态语言研究的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意义虚化而对句子生成和理解具有重要作用的虚词,已经成为制约理论突破和实际应用的瓶颈,因此对汉  相似文献   
9.
动作“在”字句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动作“在”字句的语义特点、句法特点、语用特点以及动作“在”字句中物体的位置和参考位置的关系,并归纳出动作“在”字句在位置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句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已有关于反问句研究成果分歧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反问句是否表示疑问的标准,并提出了"不是……吗"反问句表示疑问的条件:句子中的命题一般是预期信息,说话时出现了新信息,而且新信息是反预期信息,说话人希望了解为什么或怎么会出现这个反预期信息.针对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多种关系,问句有多种应答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