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职教投资的严重不足,阻碍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理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关注。我们要面对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国情和国力,提高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转变观念,用新的思路解决农村职教经费不足的问题,建立多渠道筹集农村职教经费体制。  相似文献   
2.
改变职校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吉林吴昌盛近年来.职校生价值观念变化趋势是:从务虚到务实,从重义到重利。从重群体和谐到重个性发展.而且成为实际上在头脑中运行的价值规范.起作用的价值尺度。基本走向可概括为三:即主体化、世俗化、多元化。主体化,即职校生的主体意...  相似文献   
3.
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建立新的职业指导运行机制吴昌盛随着中专和技校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制度的改变,多数毕业生将通过劳动力市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与此相适应,建立新的职业指导运行机制已刻不容缓。一、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指导的领导,统筹规划,真抓实干职...  相似文献   
4.
职业指导视人人为人才,它既是教育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特定的经济体制必须然形成特定的职业指导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下职业指导得以顺利运行,必须建立十个方面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教投资的严重不足,阻碍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理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关注。我们要面对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结合我们的国情和国力,提高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6.
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改革、开放、搞活对劳动者的技术素质要求高了,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了。因为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如何,关系到两个文明建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精神面貌。因此,《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直接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职业学校,更应加强对在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然而,目前学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却显得软弱无力,很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有的同志对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概括为三句话。教育者困惑;受教育者腻烦;职业道德教育理论贫困。  相似文献   
7.
自信心因素在外语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言学习中 ,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也就成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急需重视和设法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积极评价、学生主动锻炼、充分发挥外教作用、课堂教学角色互换等四个方面对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如何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类型、层次、数量和质量上适应即将到来的21世纪,需要进行一场全方位的改革,其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重大、迫切而深远的工作之一。 课程体系的改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改革现行课程结构,二是改革课程内容体系。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是职教课程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具体地说,就是使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现现代化,同时面向世界,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经验和成果,而且面向未来,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上,要强化“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克服困难开展职业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有些地区和学校开展了职业指导的试点工作,尽管方法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均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受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欢迎。实践证明,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是必要和可行的。 一、职业指导是一个新课题,初始阶段遇到了一系列困难,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既有来自教育内部的又有来自教育外部的。例如: 1.尽管1989年2月,国家教委《关于转发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局在中等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的通知》中,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态度积极,步子稳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当前,各国采用的抗震设防目标,是以保证生命安全为单一设防目标的,将导致中小地震作用下结构丧失正常使用功能而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提出了多水准、多目标设防的概念,是当前国际抗震设计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