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CL-90及自编教师基本情况问卷对410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全国正常人常模与全国教师常模,抑郁、强迫与躯体化检出率较高;同事关系、职业情感与是否担任班主任等因素是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必须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先导,教学改革为中心,进行系统改革,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走出当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过程数据含有噪声干扰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分解的阈值降噪方法进行数据的降噪处理。以化工过程数据为例,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对比了小波包降噪、小波降噪、中值滤波三种方法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小波包降噪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发展心理学自主讨论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教学理论基础上,结合高师院校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发展心理学进行的具体学科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提出议题、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研究、全班交流与总结几个环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全面发展。其实施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作业与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西南两所高校一至四年级967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总体水平较高,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探索影响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因素.方法是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31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表头加入是否有特长、大学学习成绩等16项因素,对调查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学习成绩、社会活动、文体活动分别入选2个分量表回归方程;是否三世同堂、母亲教养方式与学生职务分别入选一个分量表回归方程.结论:对被试自我价值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习成绩、社会活动与文体活动,其次是学生职务、母亲教养方式以及是否三世同堂.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影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因素.方法: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问卷表头加入特长、学习成绩等16项因素,对9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社会活动与特长2个因素入选全部3个分量表回归方程;学习成绩、文体活动、母亲教养方式与学生职务4个因素入选2个分量表回归方程;是否贫困、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教养方式4个因素入选1个分量表回归方程.结论:社会活动与特长是影响被试自我价值感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学习成绩、文体活动、母亲教养方式、学生职务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片段 (出示句子: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力量使这只老麻雀不顾一切地飞下来救小麻雀呢? 生:老师,我觉得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生:我觉得是母爱的力量。这只老麻雀是小麻雀的妈妈,所以它才不顾一切地飞下来救护小麻雀。 师:是的,母爱是无私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怀抱里。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的长辈是怎么爱你的?  相似文献   
9.
以国外学习兴趣四阶段理论为指导,自编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初始问卷.经因素分析确定了激发的情境兴趣、维持的情境兴趣与个体兴趣3因素17题项的正式问卷.运用问卷对5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国初中生数学情境兴趣尚可,个体兴趣亟待提高.(2)情境兴趣存在显著的校际、年级与班际差异,个体兴趣只存在班际差异,不存在校际与年级差异.(3)学校教学理念与教学条件,特别是教师,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没有责任感的一代是没有希望的一代,年轻一代责任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家庭是小型的社会,是儿童生活的首要环境,儿童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是他在社会中承担责任的预演。父母在家庭中要特别注重儿童自我责任感、对父母的责任感与对家庭的责任感的培养,这是儿童自我责任感、人际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