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在报业竞争激烈的美国,<纽约时报>以其高质量、庄重严肃和报业"点金术,,而闻名于世.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纽约时报>头版文章为样本,从内容构成、体育报道、国际新闻、图片显示、软新闻比例等五个方面考察该报在新媒体冲击和新闻商业化夹击下如何适应市场,并谋取利润和影响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是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要素往往呈现区域性聚集的态势,各城市为了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了吸引众多要素参与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优势,城市除了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还需要以自身的独特性来显示与众不同的城市形象,从而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更易为社会识别和认可.  相似文献   
3.
“数感代表着个人使数、数字系统和运算具有意义的观念。”更准确地说,数感实际上代表着不同个体因自己经验、学习和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数”的良好的智力结构。良好的数感至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级区域传播形象的统计测度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传播形象是指在传媒世界中某一区域呈现出的客观形象.具体到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其传播形象测度有利于各省级区域更好地了解自己借助于媒体在公众面前呈现的形象态势.本文从省级区域所辖的所有城市的新闻报道入手.构建了省级区域传播形象的一套特殊的测度指标,并基于城市形象媒体监测系统产生的2008年全年的数据,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传播形象进行了统计测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闻史的前200年可以说都是地方新闻史。居民都知道是谁拥有当地报纸、当地电视台,个人对新闻负责,并把这种理念传给下一代,好年景赚钱、坏年景赔钱,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个年代的报人以公共服务为最高追求,充满激情地从事新闻业。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传统报纸微博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江华  张殊 《现代传播》2015,(4):141-143
本文以18家传统报纸媒体的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选取关注数、粉丝数、日均发博数、平均每条转发数、平均每条评论数和平均每条点赞数为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传统报纸微博影响力进行评价和比较。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报纸微博影响力评价的两个主成分,即"粉丝互动"和"官微发布"。根据这两个主成分,18家传统报纸媒体的官方微博可划分为强势领先型、官微主导型、粉丝主导型、均衡发展型和全面落后型五类。研究发现,传统报纸微博的影响力水平分布不均衡,影响力偏低的报纸微博较多,影响力较高的报纸微博偏少。  相似文献   
7.
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研究不同碳氮比(COD/N)(1,3,4,6)对短程内源反硝化污染物去除性能以及NO和N2O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和亚硝态氮在COD/N大于3时去除效果较好。NO的积累峰值随着COD/N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在COD/N为4时达到最大值0.45 mg/L。而N2O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COD/N为3时积累峰值最小(3.7 mg/L)。NO的积累与COD/N、厌氧时间、NO和游离亚硝酸的抑制有关。N2O的积累是COD/N、NO、游离亚硝酸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被尊为教育评价之父的美国教育家泰勒将教育评价归结为“检验教育思想和计划的过程”。在我国,多数学者是把它看作根据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判断教育价值、效果的过程。 评价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具有导向、激励、反馈、调控鉴定、选拔等方面的功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原来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已越来越显露出其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所以我校在《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的课题研究下,提出了新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人永远铭记的一刻.汶川地震,死难者数万人,伤残者数十万人,财产损失数千亿元.但从地震的那一刻起,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全球各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物资援助和精神关爱很快被送达灾区.抗震救灾的积极开展与电视媒体的快速反应能力密不可分,在大众传播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电视传播通过真实直接的报道,让广大受众在最快的时间里了解灾区人民的困苦,让更多人关注灾区、心系灾区、帮助灾区.同时,在这次关于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中,公益广告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特有的号召力量,成为电视媒体抗震救灾期间的重要呈现模式,充分展示了公益广告的诸多社会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