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历史教材是历史知识的载体,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历史教学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本.但作为选拔人才性质的高考,它的模式发生了变化,注重能力——特别是理解应用能力的考查.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加强应用能力培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3.
张会永 《快乐阅读》2011,(17):50-51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阅读"的要求是:"①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②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③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④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  相似文献   
4.
我国可以有条件地开放代孕。从伦理观看代孕有其合理性,既不会破坏家庭关系又不会导致子宫工具化、婴儿商业化;从法律层面看,代孕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代孕是无生养能力夫妻实现其生育权和代孕母亲行使其身体权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我国应建立开放的伦理框架,推动社会进步;加快相关立法,加强监督管理,开放并规范代孕行为。  相似文献   
5.
面对价值虚无主义的泛滥,海德格尔认为它根据于西方的传统形而上学,并随着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统治世界的发展而达到楔峰。而克服价值虚无主义的途径在于让“诗”和“思”赋予世界以新的意义和价值,使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海德格尔的这一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价值虚无主义的新视角,但由于他漠视实践理性的作用,不可能真正克服价值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历史目的论与其道德和政治思想紧密相关。他考察了历史的自然目的和道德目的,揭示出至善是历史的最终目的,而至善又表现为各个国家之间的永久和平。通过把道德上的至善看作是政治上的永久和平,康德指出,道德与政治实际上是共契而非冲突的。这种共契是康德进一步统一实践哲学,从而完善其批判哲学体系,达到全面理解"人是什么"的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育实效,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对现实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利用先进技术,依托网络平台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显隐结合”教学新模式,就是为适应形势发展,提高教学实效在教学、实践、评价等环节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名老中医经验系统依据电子病历系统,采用B/S架构,应用JAVA语句,通过实现录入、修改、删除、检索、统计分析、分类检索、诊断处方、自动修改完善、联网共享、导入导出、备份恢复、帮助向导等功能实现其数据采集功能,对于存储下来的各种就诊经验数据,系统提供就诊记录以及横向对比等方式进行查询和展示。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理性神学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证明上帝存在这一问题.他把理性神学划分为思辨神学和道德神学,指出历史上的各种思辨神学都误解了人类理性的认识能力,超越经验的界限去认为超越经验的上帝概念,因而这种证明方式是失败的.他认为只有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通过至善这一道德目的建立起来的道德神学,才是证明上帝存在的唯一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