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8年11月,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支持下,大连理工大学与20多个大中型企业联合试办了“大连理工大学铸造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是适应我国教育、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而进行的一项新探索。试办伊始,我们就明确“中心”应该达到两个基本目标、具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要面向主战场,促进行业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努力追赶国际工程技术前沿,并致力于重大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具有跨学科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2.
成果推广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而一项成果的推广,除了成果本身的先进性、实用性、新颖性、应用范围之外,还必须有好的外部条件。本文着重从宏观上对造成一个有利成果转化的环境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1994年5月6日,国家重点工业试验项目“平庄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馆新技术”通过了煤炭部和国家教委联合主持的技术鉴定。此时,作为该项目主要完成者的大连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设计所的同志们,心情激动,欣慰交加,十二年的追求、拼搏与风风雨雨,尽在其中。一、十二年的回顾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储量为世界第三位,产量居首位,目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炭总储量中褐煤占14%,因褐煤含水量大、热值低、易风化自燃,不宜远程运输,目前主要用于发电燃料和民用燃料。这使褐煤中许多有用的化学品付之一炬,不仅利用效率低,浪费能源,而且污…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学科齐全、配套,高层次人才集中,科技成果数量多、水平高,但中、下游科技工作仍较薄弱。因此,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是举国上下普遍关切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努力。本文着重从高校自身的角度,就如何促进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一)高校的科技工作十年来经历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这是我们讨论这个课题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高校的科研得到了大发展。以我校为例,十年来开始形成教育、科研并重的格局。科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改革开放前无法比拟的。我校科研工作在大发展中有如下一些特点: 1.参加科研的人数在教师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从1986年至今,平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指导、扶植下,由大连理工大学、鞍山钢铁公司、第一重型机器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大连船舶工业公司、沈阳黎明机械公司、抚顺铝厂、沈阳铝镁设于1981年计研究院等24个单位联合组成的“大连理工大学铸造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11月正式成立。这是由国家扶植,以理工科大学为基础,有一批企业支持参加,以解决对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基础问题和综合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近年来已取得较大成绩,但消化、吸收、国产化还跟不上,许多高校、科研所感到有劲使不上。因此,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更好地动员组织国内科技力量,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密切结合,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国产化,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两年前,大连理工大学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支持下,与20多个大中型企业联合试办“大连理工大学铸造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探索更好地面向主战场,解决行业重大综合性科技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培养、造就适应经济部门需要的新型技术人才的路子。两年时间很快过去了,铸造中心到底办得怎样,试办铸造中心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初步经验和启示,这是许多热心于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的同志关心的问题。本文拟着重就此进行一些阐述和讨论。一、试办铸造工程研究中心已取得初步成效经过两年试办,“铸造中心”目前已初具规模,下设凝固、金属熔体净化、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