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前盾构作为非开挖技术,在地下交通和市政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设备损坏和误动作等情况,不仅威胁到人员和设备安全,还影响了工程进度。本文结合西气东输二线长江盾构工作,详细分析了接地对电气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论证了接地技术在盾构施工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李炳杰 《中国德育》2006,1(3):76-76
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又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地把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而也是道德接受的心理过程。道德接受的原动力是人类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而道德需要产生于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接受必须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对主体道德选择影响最明显、最经常的因素是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3.
4.
超小波是小波分析中一种特殊的信号分析方法.从讨论超小渡分量的角度出发,论证了直和希尔伯特空间L^2(R)^(m)=m∑i=1(+)L^2(R)中超小波是MRA超小波的充分必要条件.即一个超小波是MRA结构当且仅当每个特殊线性子空间的维数是0或者1.  相似文献   
5.
论德育接受的心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又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地把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也是道德接受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可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人认识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注意等对客观刺激做出的能动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
观点集粹     
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设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从德育课程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它在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革:一是在道德存在观上,从知识形态道德转向生活形态道德。新课程认为,道德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