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谚语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中国古代的人们也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见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可以一蹴而就,于是执著便应运而生。 没有执著,无以至千里。大舟意欲穿越大海,它的风帆必然时刻竖起,这是一种前进的执著;骆驼立志穿越沙漠,它的驼峰必然始终充盈,这是一种坚毅的执著。我们永远都在前行的路上,志向始终是明天的目标,困难永远是今天的死敌。但幸好,我们心中拥有执著。眺望地平线初升的太阳,我们未被惊涛骇浪吓跑,不曾因黄沙滚滚而却步。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层次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如何实事求是地思考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是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的特点,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当前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既反映出教育决策者对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清醒、敏锐和理性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文章结合国内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相关经验,从课程体系设置、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对工学结合实施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船舶驾驶实训基地是江苏省省级实训基地,经过两年的建设实践,现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专家组、上海海事局和江苏海事局专家组的验收,获得了一致好评。专家组认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船舶驾驶实训基地是国内同类院校中一流的实训基地,部分设施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整体水平体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笔者参与了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船舶驾驶实训基地的策划和建设,有些经验,下面就高职院校如何建好实训基地谈谈笔者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朵玫瑰花,长在森林里的野玫瑰。在大自然母亲的精心培育下,我茁壮成长,成了森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我常听溪流兄弟绘声绘色地说起森林外的世界,那里好像很美很美……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两课”教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较多地停留在一些有限的目标选择上。本文认为,高校“两课”教育实践,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证调研,分析了“两课”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发挥和作用实现状况以及它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教育力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两课”教育在造就相当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境界的高素质人才实践中所具有的教育力,并对改进和提高“两课”素质培养教育力的基本思路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8.
“成人教育培训服务三项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成人继续教育质量监控制度文化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成人教育培训服务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但发布至今其社会影响力及贯彻执行度不甚理想.探其原因,主要与“三项标准”受限于“成人教育培训”领域、为推荐性标准、宣传力度不够、执行落实条件不够成熟等因素有关.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三项标准”的价值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学评估中非常注重对专业的评价,专业评估是高校教学评估发展的方向。新专业的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对新专业进行评价是高校进一步落实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文章在阐述新专业评价的重要性、意义、原则的基础上,对新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评价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网络文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如何认识网络文化 ,利用网络文化来引导、教育学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