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构建了基于FEDER思想的空间计量模型,采用1996-2011年我国大陆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效应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省际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第二,与多数研究结论不同,我国高技术产业存在一定的省际扩散效应和直接效应,但效果不明显;第三,警惕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假象"和"高技术不高"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合作技术创新伙伴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国内外合作技术创新伙伴选择方法研究的不足,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合作技术创新伙伴的选择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以期为技术创新主体客观有效地选择合作创新伙伴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独立董事制度的内部性是为实现其“懂事”而设置的相关制度内容,由于内部性的缺失造成了独立董事“仅独立而不懂事”的尴尬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独立董事应在公司关键部门和关键职能上实现内部性,而在这些部门和职能的内部性是通过独立董事人数、薪酬、工作时间等指标建设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政府采购促进技术创新政策效果空间计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黄宝 《科研管理》2017,38(9):161-168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政府采购促进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估,研究发现中国政府采购政策在实施初期阶段不仅没有促进技术创新,反而显著地阻碍了创新,但随着中国政府采购政策自主创新激励目标的确定,其政策效果有所改善,但到目前为止其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功能仍十分有限。为此提出了遵守国际规则,建立和完善创新导向型政府采购政策体系;完善制度设计,遏制寻租行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优化政府采购结构,强化创新激励导向等政策启示,以期为未来改进和完善政府采购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期发生的"中兴被制裁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从全球价值链重构视角探索该事件对中美高技术产业的影响,剖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高技术专利强度、强化知识产权应用以及改善国际贸易地位等方面提出中国高技术产业价值链重构政策建议,旨在为中国高技术实现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学学科的快速增长,这一方面满足了我国市场经济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但又带来了急剧扩张的人才素质隐患。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学专业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两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受到政府政策、产品研发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等四个因素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清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规律,将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高技术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发展大潮,任何一个竞争者要拥有持续竞争优势更加困难,因此选择一个适宜的竞争战略就显得非常重要。鉴于此,针对传统竞争战略分析方法的不足,创新性采用Fuzzy-AHP-SWOT分析方法,以高技术典型代表HTC手机为例对高技术企业竞争战略创新进行探索,以期为高技术企业竞争战略创新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创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而创新能力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首先,对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进行了梳理,重点比较和分析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其次,探索了全球创新指数和其他创新指数的联系和区别;第三,提醒我国要警惕创新效率"伪第一"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政策框架、加强创新协作、重视企业创新及注重创新的生态可持续性等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