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受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正遭受着寒冬。不少企业被迫裁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得不因没有工作而返乡。解决当前经济形势下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已是迫在眉睫。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当前我国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影响农民工再就业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求解出各个因素对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工再就业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土地非市场化配置对“三农”的影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配置的半市场化表现在农业用地内部和非农业用地内部的配置已经市场化,但在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却仍是行政配置。这种半市场、半计划的配置制度安排直接导致农业生产要素从农村流向城镇,并使农业用地价格完全变成经济租金,导致农业利润低下并制约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增长。现行各种支农政策实质是由社会纳税人为旧制度运行埋单。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给予农民更多的农村土地产权项。  相似文献   
3.
文章给出了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决策选择的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分析政府现行各种农业政策后发现,政府有关农业发展的政策目标是多元的,而且相互冲突和矛盾。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虽然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并没有对提高农业利润率做出太大贡献,反而加剧了政府对农业多重目标之间的矛盾,并使政府制订的各种政策的效果相互抵消。解决政府目前最优农业政策选择困境的关键在于使农业生产要素由市场配置,提高农业利润率。  相似文献   
4.
城乡居民已经分化成两个具有不同利益诉求和政治实力对比悬殊的阶层。城市居民是强势阶层,而农村居民是弱势阶层,决定了我国涉及城乡利益的制度变迁必然是偏向城市的。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导致了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分化、城乡发展能力分化、城乡居民支出和收入差距扩大,并最终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并有恶化的趋势。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采取相互衔接的系统化措施。在改变城乡阶层强弱态势、改革城市偏向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时要重视打破城乡阶层固化的倾向,并重视制度的供给者政府在城市偏向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的稳步提高是河南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保证。而经济增长贡献率和贡献度两方面的测算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贡献度都很低,而且自2000年以来总体上处于一个下跌趋势。通过拉动农村消费需求来带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策略很难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