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3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泓 《百科知识》2014,(1):51-51
正美国白蛾也叫秋幕毛虫、网幕毛虫,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著名的外来入侵物种。它原产于北美洲,具有传播速度快、繁殖力强、危害的寄主植物多、取食量大等特点。随着人类活动、经济水平和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美国白蛾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和蔓延。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美国白蛾。目前,美国白蛾已广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北京等地。美国白蛾的成虫为白色,体长为l2~15厘米,翅展为25~28厘米。美国白蛾主要危害蔬菜、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主。美国白蛾是以幼虫危害,主要取食植物的叶  相似文献   
2.
虎在中国     
湘泓 《百科知识》2007,(8S):8-11
虎是人们最为熟悉的珍贵动物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动物中最凶猛和最强大的种类,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虎的形象在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居颇为显著的地位——龙飞于天,虎行于地,虎与龙结合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人们崇拜并畏惧的对象,有时还充当逐妖、怯邪、镇宅的角色,构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风俗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3.
蚂蚁与蚜虫     
湘泓 《百科知识》2011,(13):57-57
在自然界有一种奇妙的合作发生在蚂蚁和蚜虫之间。它们总是比邻而居,如果有许多蚂蚁在出土不久的棉苗上爬来爬去,那么在棉苗上一定有不少蚜虫。在全世界已知的2200多种蚜虫中,大多数是农作物的害虫。但是蚂蚁却与蚜虫“狼狈为奸”,时刻关怀保护着它们,使蚜虫更加肆无忌惮地危害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湘泓 《百科知识》2011,(5):42-42
自然界中动物物种成千上万,形态千差万别.可是为什么杜鹃偏偏选了芦苇莺为它养儿育文?为什么食蚁兽专门吃蚂蚁?为什么犀牛鸟与犀牛形影相随?本栏目将描叙动物之间这种协同共生抑或竞争博弈的关系。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恐怕只能感叹造化的神奇与微妙了。  相似文献   
5.
湘泓 《教学随笔》2014,(10):16-17
红火蚁是世界上100种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有害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中,红火蚁均处于“头号通缉”之列。红火蚁不仅有一个火辣辣名字,而且一旦在入侵地成功繁殖,就会取代当地的“土著”蚂蚁,极难剿灭。因此,红火蚁又有“最危险的蚂蚁”之称。  相似文献   
6.
蝙蝠与夜蛾     
正蝙蝠有着动物世界中最奇妙、最完美的声呐系统。它们头部的口鼻部上长着"鼻状叶"的结构,在周围还有很复杂的特殊皮肤皱褶,这种奇特的装置具有发射超声波的功能。蝙蝠超声波探测的灵敏度和分辨力极高,它们根据回声不仅能判别方向,为自身飞行路线定位,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寄生虫能寄生并操控受感染老鼠的行为,使其丧失对猫的天生恐惧感,这种寄生虫就是弓形虫。弓形虫寄生于宿主体内,可随血液流动而到达全身各部位,能破坏大脑、心脏、眼底等,致使宿主的免疫力下降。这种以弓形虫为病原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即为弓形虫病,会对胎儿和具有免疫缺陷的宿主造成严重甚至是致命的伤害。弓形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传染的途径主要是摄取被猫科动物的体液或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因此,有人认为猫喜欢掩埋自  相似文献   
8.
湘泓 《宁夏教育》2008,(10):41-41
某些昆虫,如瓢虫、椿象、蚂蚁等,都以善走著称。昆虫有3对细长的足着生在胸部,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每条足又分为5小节,而且前面的一对足短,后面的一对足长,中间的一对介于前后足之间。有趣的是,大多数昆虫的成虫在地上行走时,总是左歪一下、右扭一下地成“之”字形向前行走。那么,昆虫为什么不会直线走路呢?  相似文献   
9.
10.
正人们对福寿螺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近年来几次突发性卫生事件都与它有关。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雪螺等,是隶属于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的软体动物。它不是我国的"土著"物种,原产地远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福寿螺的外观与我国"土著"田螺相似,但个体比一般田螺大,且螺旋状的螺壳呈短而平的扁圆形,不像田螺那样,为长而尖的钝圆形。1981年福寿螺被引入广东进行养殖,并引发从广东到内陆发散式的传播格局。由于福寿螺肉色金黄,脆嫩味美,而且繁殖快、产量高、价格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