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7篇
  201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在扬子陆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矿床主要形成于边缘基底隆起翼部震旦系灯影组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角砾化白云岩层间构造带中,围岩蚀变很弱。矿石中硫化物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中粗粒晶质结构,充填于白云岩角砾间。马元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可能为起源于盖层沉积的中低温盆地卤水,伴随碑坝穹隆构造过程,成矿流体沿灯影组白云岩层间(滑脱或溶塌)构造从盖层沉积中心向隆起边部运动并发生热液充填成矿,在成因上为MVT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龙王沟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金找矿的新突破.金矿化主要产于60°~70°走向的退色蚀变韧性剪切带,退色蚀变韧性剪切带沿木其滩组第二岩性段与第三岩性段接触处发育,但主要发育于第三岩性段中.文章以矿区地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矿床地质构造、矿化蚀变以及矿床的成因,从而掌握了矿化控制因素和扩矿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甘肃省两当县龙王沟地区区域、矿区地质,矿床地质及矿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特征入手,对甘肃省两当县龙王沟地区大店沟金矿矿石化学成分及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4.
地震对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场地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场地和地基在地震时起着传播地震波和支承上部结构的双重作用,因此,建设场地和地基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面振动作用是通过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抗震验算和采取措施进行抵抗  相似文献   
5.
通过;八三地区低品位金矿石提金工艺研究,弄清氧化矿和混合矿是否为易浸矿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石氧化程度减弱,浸出率逐步降低,继续采用目前的堆浸工艺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文章就二八三地区祥瑞金矿多年的提金工艺和矿石的可浸性进行总结、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矿山生产工作,也为有着类似条件的金矿床提供一个借鉴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铁树沟铜矿床是近年来在东秦岭地区铜找矿的新突破.以矿区地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矿床地质构造、含矿围岩蚀变、矿石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从而提出了铁树沟铜矿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含矿气水热液交代围岩而成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抗震防灾是我国的一项国策。地震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最大自然灾害。人类世世代代在地球繁衍生息。为了生存,长期以来,人们在同地震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不仅总结了大量血的教训,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抗震防灾经验,寻求了最佳的工程抗震防灾对策,用较少的建设资金,提高单个及群体建筑物乃至整个城市抗御地震的能力,达到有效减轻地震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建设发展的目标。 一、我国地震灾害 我国是遭受震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陆地共发生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3次,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几次强烈地震,如1920年宁夏海原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