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0年1月11日,“量子光学之你”——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oy.J.Glauber来校讲学。由于通宵写书,这天中午我起床较晚,醒来已近下午3点。我急匆匆赶往光彪楼学术报告厅,准备听三点半开始的讲座。报告厅已座无虚席,无奈之下,我只好挤到后排站着。  相似文献   
2.
科研选题视角下研究生科研创新需培养的四种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研选题是科研创新的前提。本文依据科研选题的“主动性”、“新颖性”、“开放性”及“适合性”四原则,在剖析大量科研创新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生科研创新需培养的四种意识:“自主探索”意识、“理性批判”意识、“交叉创新”意识、“问题适合”意识。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的兴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及社会背景,伴随着高等教育专业化趋势的加剧,专业教育的不足逐渐呈现。科学史学科跨度大、覆盖面广,是军校开展通识教育的理想课程,有助于培养学员的科学方法、历史意识、人文精神等,从而使学员能力得以全面发展,逐步成长为文理兼通的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4.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血与火交织的历史.回首过去,我们发现,战争从未长时间地停顿过.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世界上共发生过14513次战争.战争给人类造成了难以估计的灾难.然而,考察人类文明史,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由战争需求而引发的发明创新,又不断点缀在人类文明的帷幕上.至此,我们只能说,战争就是这样一个怪物,它既毁灭文明,又孕育文明.下面这些发明与创新的案例,将对这一认识作出诠释与佐证.  相似文献   
5.
创新,从科研的角度讲,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其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思想。其二、发现了一种论证新思想的方法。其三,找到了一些用新方法论证新思想时可以使用的新资料、新数据。其四,用一种新的语言风格对问题用了分析与论证。显然,第一种创新难度最大,第二种次之。而科技大师之所以被尊称为大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就在于他们大多是在第一、第二个层面上做出了原创性的突出贡献。也正因此,考察、分析他们创新成功的案例对于深入理解创新的含义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战争实践中的军事技术,因其特有的对抗性、保密性及体系性,一经问世也就开始了源自不同动因、经由不同路径、产生不同影响的国际转移历程.从技术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基于对军事技术及其特性的清晰界定,分析了军事技术国际转移的政治、军事及经济动因,探讨了军事技术国际转移的三条路径:战争实践、军备贸易及国防科技人才流动,揭示了军事技术国际转移对国家利益、全球安全及国际体系三个层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人才成长的全过程,深入探讨了科技创新中的“师承效应”现象,对名师与高徒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辨证分析。认为选拔优秀人才苗子、进行早期学术启蒙、传授独特治学方法及搭建一流创新平台,是名师往往带出高徒的重要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思维活动及其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活动,作为大脑皮层的一种特有功能,是在对外部对象及其复杂关系的映象、感知和记忆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的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及在其过程中的推理和想象。创造性思维活动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目前,虽然心理学家对这个过程的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的看法,但却相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模型。其中,沃拉斯(Wallas)所提出的“准备、孕育、明朗、验证”四阶段说,最有代表性。结合信息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进一步构建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如下结构模型:一、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思维主体从外界接受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以便提出问…  相似文献   
9.
科学面前人人平等,自由探索不容侵犯。这是一个常识。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以真理主人自居的所谓学者,却频频对民间科学探索者发难,说“民间科学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也无意接受系统的科学训练”、“他们不是‘哥猜家’而是‘割菜家’”、“他们生存能力通常很差,有人甚至年过四十还要依靠父母、妻儿来维持生存”、“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在沙滩上盖楼”……这种将民间科学家妖魔化的霸道做法,确有文革栽赃诬陷之遗风。他们轻易地给“民科”贴上了“非科学”的标签,扣上了“伪科学”的帽子,我不禁想问:研究“永动机”有什么错,我就是喜欢,…  相似文献   
10.
一、巴贝奇发明机械式计算机的过程在计算机器的发展历史中,为数不多的人物,因其突出的贡献而镌刻下了自己的名字,英国数学家查理·巴贝奇(1792-1871)就是其中之一。1819年,巴贝奇第一次到巴黎访问,期间,他听说普罗尼组织了一个重大的法国制表计划,这个庞大的计划花了十年时间才结束,普罗尼为此耗费了大量心血。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整个计划中组织工作已做得相当细致严密,但巴贝奇在法国科学院的图书馆中所见的表的手抄稿依然存在许多错误。这件事在年轻的巴贝奇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1820年巴贝奇回到英国,准备为天文学会制造一套星座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