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4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前言作为最有理由被称为机会的机会,或者仅仅是打开的第一扇门,杨凌成为当代中国农业进步、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第一块试验田;同时,杨凌也成了中国经济决战21世纪的主战场之一。对于中国来说,当9亿农民  相似文献   
2.
<正>1931年5月14日,一个男婴几乎是不声不响地落生在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广袤丘陵上,那个地方在西关吉沈铁路西侧,天佑香坊后身,门牌是19号。蜿蜒如练的松花江从这片土地静静地流过,它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目送着岁月的更迭,人生的冷暖。这个男婴在44年后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后改名为航天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他就是我们所要记述的本书主人公程连昌。程连昌成长在  相似文献   
3.
我们由衷地为湖南省老科协基层组织的蓬勃发展赞赏和惊叹,他们在三湘大地扎根立足,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他们遍布全省的组织网络,把数十万分散的老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使之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极大地推动了湖南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看到湖南省老科协事业的发展,我们感到这或许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时间总是在不断向前行走,不知不觉一代人已经老了,我们国家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老龄化的路口。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繁荣富强中国梦的实现,更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双刃剑,老年人不仅是社会的负担,他们同样是社会的财富。老科协所做的工作,就是充分利用老科技工作者的优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也解决这些老科技工作者的老年问题。通过老科协组织为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可以这样说,要了解老科协组织在社会转型和变革期能够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建立发展老科协组织能否纳入国家应对老龄化的战略大布局,湖南省老科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典型。他们通过不断地艰苦探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走在了前列。为此,本刊记者对湖南省老科协执行会长唐之享进行专访,以期通过深度探寻湖南省老科协的办会思路和经验,寻找他们总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前瞩的目光、卓越的睿智,高屋建瓴地创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小平同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在20世纪中叶建设一个在世界上比较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位历史的伟人首次科学地总结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  相似文献   
5.
老科协是涉及多行业、多专业、多学科,具有较高科技水平和丰富经验的社团组织。多年来,全国各级老科协在建言献策、科学普及、农业科研、创办服务实体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著名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二届会长吴阶平同志因病于2011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的噩耗传来后,各级各类老科协组织无不悲痛万分。吴阶平同志是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第八届、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第九届、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十一届荣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第二届会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本期我们发表了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程连昌撰写的忆文《科技巨擘风范永存——悼吴阶平同志》,以及多篇怀念吴阶平同志的纪念文章,愿化为一支支素绢,声声泪,字字泣,去缅怀吴老昔日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编者  相似文献   
7.
8.
(一) 我是从1998年11月底接手开始主持《今日科苑》杂志日常工作的。不过那时它的名字叫《金秋科苑》,远没有今天的《今日科苑》在全国基层老科协的影响力。《金秋科苑》从1995年7月创刊,到我接手的3年多时间里连续换了三任主编。我听说他们都是某一领域很有影响的学者, 都有志于把自己的办刊思想融入到这本刚刚诞生不久的期刊里。然而最终由于办刊思想短路、办刊经费困难陷入经济危机而只能选择退出。我在朋友的怂恿下, 竟然不知天高地厚般地接过这份期刊的接力棒,还信誓旦旦地宣称:用不了两年,我会把这本名不见经传的期刊打造成中国第一本老科技工作者的名牌期刊。  相似文献   
9.
(二) 20世纪的1999年,我配齐了编辑部人员,请了两位从事过多年编辑工作的年轻人,又出马四处约作家写稿,这一通忙乎,杂志好看了。有一位院士我们每期都给他寄样刊,不料发行人员给漏邮了两期,他打电话来希望给  相似文献   
10.
中国老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即将举行。中国老科协的"会刊"--《今日科苑》要出一部"四大"的专辑,总编辑邀请我写一篇对中国老科协十年回顾的文章。这是一个时间很久、内涵很多,需要大家回顾分析的一篇大容量的文章,我只能以自身的认识写一部分,作为大家来广泛的回顾参考。由于从文字篇幅上考虑,不宜写得太长,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回顾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