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并与课程方案不断相互作用和调整的动态过程。课程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其复杂性主要源于三个方面(见图1)1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多一次课程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方案的研制与采用、具体实施、评价、改  相似文献   
2.
综合科学课程与分科形式的科学课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课程内容的组织。本文主要从课程内容组织的视角,分析80年代之后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组织的发展变化,具体从课程内容组织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综合范围、综合的基础、综合方式、综合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然选择。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 “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本文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为我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综合科学课程引起了国际科学教育界的关注。80年代之后,我国的综合科学课程也有所发展。本文从课程内容组织的视角分析80年代之后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的特点。从课程内容组织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分析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综合范围、综合的基础、综合方式、综合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及发展过程。1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组织的层次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是分层次的,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理解(见表1)。宏观层次的组织主要涉及了综合范围的确定;中观层次的组织涉及了整体的设计思路、综合方式等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综合科学课程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