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喻与指类     
指类思维起源于指类句,它是我们人类思考方式中最普遍的句子,是人们对世界认知结果的一种知识储备形式,对人们认知和反映世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转喻作为认知和反映世界的重要手段,其生成依赖于指类思想,即指类思维对于转喻生成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从认知语用角度对转喻的"属性强加联想"模式(邹春玲,2010)和指类思维的"类—属联结"模式(邹春玲,2010)进行分析,试图找到二者在思想上的联结。  相似文献   
2.
周琦  邹春玲 《海外英语》2014,(3):147-148
Panther提出了"属性指向"这一说法,但未能对属性在言外转喻中如何操作作出合理地解释。在此基础上邹春玲指出,言外转喻的推理是"属性强加联想"模式,以心理距离、省力原则、模糊推理、整体优先认知、感受质、类—属思维惯势等理论为准绳,确立言外转喻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文从感受质角度对言外转喻属性模式的构建加以阐释说明,证明其分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就大学英语当中应注重学生泛读的培养谈了一些观点。阅读也是今后有效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其作用及如何能够提高泛读的水平与阅读速度做了一些较为详尽的阐述。掌握泛读的技巧对于学生今后有效获取信息知识,与有效的进行交流有看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真声就是嗓音(自然音)的充实和发展。它虽然是从嗓音发展来的,但它又同嗓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嗓音是语言发音的基础,其发音状态是下意识的自然状态;而真音则是歌唱发音的基础,其发音状态是有意识的非自然性状态。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些老师为了加快学生假音上的共鸣,能更快地唱高音,就忽略了真声的训练,所以有些学生在唱歌时的声音听起来就很虚弱、没有支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听力与口语课的结合的实际意义与具体操作方法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强调大专院校在着重传授学生必要的语法与词汇及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及时适应社会发展各国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趋势,加强对学生口头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的培养,为我国及世界的发展提供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蜗牛的疑惑     
蜗牛极其羡慕兔奔跑得快,它也曾竭尽全力想加快自己爬行的速度,可无论怎么努力,速度还是快不了。对此它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它只好去请教兔。"我尽了最大努力想提高自己的速度,可为什么还是爬得那么慢呢?"兔子看了它一眼,一针见血地对它说:"这原因就在于你背上背着的那个‘包袱’太  相似文献   
7.
15点游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双关语是一种在各种文体当中都可以见到的修辞方式。本文从认知学的角度对双关的操作模型进行解析,运用徐盛桓的“基于心理模型语用推理”理论,探讨对双关语的理解分析和人们运用语言的认知机制,力求丰富和深化对双关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空间语言”是人们利用空间表达某种思想信息的一门社会语言。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对空间语言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关注、了解空间语言,对于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转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语言及社会文化现象,对转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转喻是使用一种事物来代替与它相关的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是人们在交际中为了间接的指称需要而采用的一种常见的语言手段。认知语言学是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整合的交叉学科。它是基于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式来研究语言的一种新的方法,为词义建构做出了最本质的解释。认知语言学强调词义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因而它在百科式的背景知识,具体的语境和个人经验的整合中实现。词典意义或概念意义不是真正的意义,仅起到背景知识的作用。词义的学习应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本文在原型范畴,认知模型,文化模型和框架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于进行深层认知加工以促进单词记忆;分析同义词、多义词的认知语义建构以有效理解和产出单词,利用框架在具体语篇中激活旧词以理解和唤回新词。通过传统词汇教学与认知方法的比较,笔者发现深层次的认知语义加工是词汇理解,记忆和产出的关键。学习者建立认知意识促进英语词汇习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