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地理本性是指一个区域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在地理空间上的本质特征。从Krugman的两大地理本性到中国学者提出的三大地理本性,区位要素更全面地体现了信息时代的区域特性。本文将流动空间的活跃要素融入地理本性分析框架中,构建全新的滨海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2011和2016年3个年份的14个滨海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分类提升建议。结果表明:①14个滨海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均呈现增强趋势,但适应性指数增速趋缓。舟山、厦门、青岛适应性指数大幅增长,大连、三亚、秦皇岛、广州、上海、连云港增长较为明显,北海、天津、宁波、深圳、烟台增长缓慢。②各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指数具有明显差异性。三大地理本性要素中,对多数滨海城市而言,第一本性对旅游系统适应性影响最大,第二本性影响程度降低,第三本性影响程度扩大,充分反映旅游资源禀赋是滨海城市旅游系统适应性的根本支撑,创新要素等软实力正在成为适应能力增长的新动能。③基于旅游系统适应性结构可将滨海城市分为3类。第一本性适应能力存在短板时,需重点关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围绕资源特性提升旅游产品品质、丰富旅游线路;第二本性存在短板时则需完善旅游系统配套、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第三本性存在短板时则需更重视数字化、信息化等创新要素对旅游系统的助推,大力开发旅游新兴业态,增强旅游发展活力。未来应统筹推进区域资源有机整合,补齐适应性短板,为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2.
郭建科  郭姝  秦娅风  梁木新 《资源科学》2020,42(11):2145-2157
中非海运网络既是国际航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保障中非贸易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8年、2008年和2018年3个时间断面的中非航运集装箱数据, 深入探讨“海上丝路”背景下中非航运网络格局和其演化特征并揭示中非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整体看网络复杂性增强,中非港口联系广度与强度明显提高,“小世界”和无标度特征明显。网络呈现“纺锤形”结构,网络尚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轴-辐结构;②从网络节点发育及功能分化看,国内港口较为稳定,上海、宁波和深圳始终处于中非联系的前三位;新加坡、巴生港在中转港中占据主导地位;非洲港口出现明显的迁移,南非、北非、东非、西非各形成了区域性枢纽港,但没有形成具有大洲层面整合作用的枢纽港;③航运中间性是中国与非洲地缘经济联系的重要推动力,航运邻近性对中国与非洲地缘经济联系作用显著,航运直达性对中国与非洲地缘经济联系的作用有限。中非友好互助历史悠久,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非地缘经济联系的加强,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与优化海运结构以提高对经济合作与联系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3.
何瑶  杨永春  郭建科 《资源科学》2022,44(2):414-424
双循环背景下,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有望进一步增加港口内贸集装箱比例,而海洋集装箱运输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国内海洋集装箱运输网络脆弱性的研究必要而紧迫.本文在港口中断模拟下,运用复杂网络特征指标从网络结构和节点抗干扰性能两方面,分析2005年和2017年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航运网络脆弱性,并探讨脆弱性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