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当代社会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中,电视新闻凭借其电子摄制和传播的技术手段,以其视听结合、形声并茂的传播特点,成为人们获得外部信息的重要通道之一。电视新闻所具有的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和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毫无疑问,电视新闻也受到很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如媒介时间的有限,镜头空间的局限,二维平面表现、三维空间的缺憾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电视新闻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观众对于信息的接受。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项目产生的科学数据快速增长,但对其管理却相对薄弱,使得花费国家大量科研经费产生的科学数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中数据拥有者相对分散、数据的异构性等问题是影响这类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的重要因素.本文所建立的面向个人的数据管理模式及其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之上的以数据集为基本数据管理单位的多用户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多用户汇交数据、发布数据、数据访问授权、数据浏览下载等操作的自主管理,可增强数据库建设中数据资源的持续增长能力,改进异构数据的组织方式,提高科研数据整编的规范性和存储的安全性,优化管理数据的IT人员和提供数据的科研人员的职责划分,有望解决数据共享与知识产权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在该地区先后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整治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控制、生态建设等均起到了良好作用。为全面评价该地区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以野外站不同尺度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长期研究为基础,利用多种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地块—小流域—行政区和典型生态工程—典型样区—侵蚀和地貌区等不同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河流径流和输沙量动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范围明显缩小、水土流失程度显著减轻,区域生态状况向良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局部地段(如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治理形势依然严峻。据此,从该地区生态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重点、监督和政策机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该地区生态工程后期建设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信息化科研环境的发展为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管理提供了条件,成为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本文从信息化环境下建设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块构成、建设内容、建设过程及其使用等方面依托实例论述了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技术方案和应用.通过对信息化科研环境和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分析,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信息壁垒是制约信息化科研环境下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主要原因,而采用共享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仪器设备及其管理者的考核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也为仪器设备使用者提供了方便、透明、公平的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