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交叉学科往往是学科新的生长点,有可能产生新的科学突破,为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交叉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跨学科的人才,而高水平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始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文章选取1901-2013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为分组变量,从物理、化学和生理或医学三大学科内和跨学科角度对比分析师承效应的影响,凸显跨学科师承效应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的学科内师承效应相比,考虑跨学科师生关系的师承效应可更显著地促进未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结构方程理论,利用山东省高校图书馆员的调查数据,研究高校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内在维度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模型分析表明,各维度对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组织制度、发展前景、薪资待遇、人际关系和工作内容。对研究结果进行简要分析,为科学把握职业倦怠成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门伟莉  张志强 《科学学研究》2013,31(11):1623-1629
 进行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对现有研究中科研创造峰值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总结,重点对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的现状及研究结论(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的统计增大趋势、统计减小趋势和稳定无变化趋势)进行综述 ,并对知识负担——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变化模型和研究性质——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变化模型进行简要述评。最后从研究样本和衡量指标的选择性偏差和科研创造峰值年龄影响因素研究缺乏两个方面阐明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1901-2011年550名诺奖获得者生平及获奖数据的详细统计、分析得到110年来自然科学领域诺奖获得者获奖年龄、最高学位获得年龄以及成果年龄的详细变化.深入分析成果获得时间的本质后,将“1901-2011年诺奖获奖者科研创造峰值年龄”转化为“诺奖获奖者在1871-2004年平均成果年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110年中,诺奖获奖者平均获奖年龄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成果年龄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不同阶段内诺奖获奖者的平均成果年龄变化幅度因学科不同而略有差异.其中,化学奖和生理或医学奖呈稳步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6.40岁和6.82岁;物理学奖先有一定下降后呈逐步上升趋势,总体上升2.95岁.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现在处于44-47岁.  相似文献   
5.
门伟莉  邓尚民 《情报杂志》2012,31(6):59-64,96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中国农业网站排行的前100名中筛选出95个有效网站,根据主办单位的不同性质,将农业网站划分为企业网群、高校网群、政府网群、科研院所网群、个人网群和大众媒体网群.根据网站间的链接关系构建了网络关系图,对比分析了农业整体网群和子网群的网络结构、中心度争网络的关联性,找到了整体网网群和子网群中的权威网站,并发现各网群的不同影响力,希望指导不同用户更有效的查找和利用农业信息.  相似文献   
6.
以企业组织危机决策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危机情景下决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危机决策影响因素分为七项基础决策变量(包括经验知识,创新思维,决策自信,决策意愿,团体信任,组织文化,资源能力)和五项特定决策变量(包括危机属性,信息来源,组织地位,政府作用,利益相关者影响),并定义危机决策有效性的表现因子. 为进行实证研究,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设计调查问卷,用spss17.0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并由软件amos7.0给出他们之间的结构方程路径图.研究结果表明,所设定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