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古代服叙制度是统治者为了加强宗法制,巩固自身统治的重要制度,起源于西周,沿用至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唐高宗上元元年时,武则天上书建言十二事,其中提出改《仪礼》"父在为母服齐衰杖期"为"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此举提高了母服,对服叙制度的变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闫苏 《考试周刊》2010,(54):128-129
本文分析了徐州工程学院的四位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模式,从提问的类型、提问后的等候时间、提问的分布、提问技巧的运用、反馈形式与回答问题的方式等六个方面总结归纳了四位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一些提高课堂提问技巧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静电场和磁场的区别静电场的大小:F=Eq;方向:正电荷受力方向与该点电荷强度的方向相同(或负电荷受力的方向与该点电荷强度的方向相反);功能特点:一是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二是电场力做功改变物体的电势能,且W=-EP1-EP2。  相似文献   
4.
闫苏 《内江科技》2010,31(12):48-49
副词状语在句中的位置复杂多样,句法结构、语义分类及语用含义都对副词的位置产生很大的影响。探求副词作状语时在句中位置的特点、规则,对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副词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翻译美学理论视角下对译者2003版《爱的插曲》译本进行分析,依据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以2001年第六期《世界文学》的四篇选译和洪世民2010年全译本为参照,从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对该译本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通过充分的实例分析,阐释译本内中英两种语言交换过程中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乐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音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意识不再局限于传统民乐。处于低谷的民乐,老百姓不爱听,音乐专业人士不愿去研究,偶而有人听听民乐曲,也只是一些老者带着一种怀旧的心情去欣赏一下而已。人民群众对音乐的多方面需要,推动了民乐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对民乐进行改造、创新。于是出现了“新民乐”。“新民乐”的产生,改变了“民乐”的命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闫苏 《湖北教育》2000,(6):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在今天以前和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所以,作文应是生活实践、思维和语言的统一。不与生活实际、思维规律相结合,没有内容,作文起来也就只是无源之水,照抄习作了。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作文时真正是有感而发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多做尝试: 一、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拓展并激活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成为作文的“会学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