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章经济预测原理经济预测涉及到经济结构预测和经济需求预测。一、市场预测与经济预测的关系我们仅从预测角度谈及市场经济问题。首先由市场的概念谈起。从历史上看,市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些年来的预测理论研究和广泛实践,我们对预测科学的作用及其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预测工作者,正从对国外预测技术的简单借鉴,对决策、计划与规划方面经验教训的一般总结以及预测的一般培训和广泛应用,走向如何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预测科学体系和提高预测水平的阶段,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我们在预测理论、方法、应用与普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深感跟不上当前形势的发展。我们准备在本刊连载的《实用预测学》,仅仅是一种汇报性质的,先作为征求意见稿,经过  相似文献   
3.
今年五月二十一日,中国企协和全国经团联在北京召开“市场预测座谈会”。北京预测咨询服务组组长霍俊同志应邀在会上谈了有关当前预测的几个问题,引起了与会同志的重视。这里发表他的发言提纲,原载《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通信》八二年第11期,本刊略有改动。  相似文献   
4.
时间预测分析,涉及到在因果分析和结构分析中的时间领先作用和时间滞后影响及其动态过程;再就是各种事物各自的自身演变过程及其未来趋势。本章主要介绍后者。一、时间分析任何历史数据,都是一种时间过程的记载。时间分析,就是指对被记载的具体事物,研究其时间演变过程:从过去到现在是怎样演变过来的?今后可能又怎样演变下去?最重要的是,可否有什么样的规律可以遵循? 对预测来说,任何预测对象、预测目标和  相似文献   
5.
谈智囊开发     
在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科协的倡导下,北京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北京科学学研究会、北京自然辨证法研究会等五个研究会于十月五日召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座谈如何贯彻十二大精神,使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建设的总目标。这里发表的是霍俊同志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相似文献   
6.
新年寄语     
科学的决策离不开科学的预测。决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面向未来、面向发展。因此,预测作为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军,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引起人们的重视。过去的一年里,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预测”杂志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年之际,谨向所有关心预测、关心“预测”杂志的同志表示衷心的谢意。  相似文献   
7.
预见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表现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早期发展阶段中就预见到,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全人类的未来。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奋斗终生的信念、理想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今天出版的是《预测》杂志第100期,对广大预测研究和应用的人员,对《预测》杂志的热心作者和读者来说,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我国预测事业的发展,是和改革开放大潮同步发展起来的。1976年后,随着国家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面对开放的世界,人们开始对客...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力     
霍俊 《预测》2003,22(2):1-2
霍俊先生是我国预测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也是《预测》杂志的创始人。长期以来 ,霍俊先生一直致力于我国预测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回想起上个世纪 80年代初 ,霍俊先生牵头具体组织《2 0 0 0年的中国》大型预测研究项目 ,涉及能源、交通、农业、钢铁等 10 0多个行业和部门 ,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 ,无论从领域的广度和研究的深度上 ,其影响都是十分深远的。今天我们已经跨入了 2 1世纪 ,当年的许多预测早已变成了现实 ;而今 ,人类历史发展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霍俊先生特将其近期思考的一些问题拟成本文 ,供大家参考讨论。在此 ,我们诚挚地对霍俊先生的这一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这也是所有从事预测研究人员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0.
霍俊 《预测》1985,(Z1)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在沈阳)开得很好。下面我就开门见山地谈点实际问题供参考。一、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有这样几个问题,是我们在“2000年的中国”研究中经常碰到的,我看对辽宁也有参考意义,即到2000年时,辽宁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是我们现在所想象得到的呢?还是走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子呢?但是,必须指出从预测科学角度上分析,必须主动避免出现:一种不可想象的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