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黄河上中游降水正态性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权  马敏劲  李艳  张永泽 《资源科学》2013,35(7):1455-1462
基于1961-2011年黄河上中游45站年、月降水量资料,利用偏态(峰度)系数、变差系数、皮尔逊Ⅲ型分布等统计方法,对该区降水量进行正态性和稳定性分析,并拟合不同保证率下的年降水量及百年重现期.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有33.3%的台站未通过正态性检验.月降水量冬季各月几乎所有台站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夏季各月降水量正态性略好,但未通过正态性检验站数也在60%以上.对降水量进行非线性变换后的正态化效率达95.4%,其中1月、2月、3月平方根法优于立方根法,11月、12月反之,其余月份基本相同.降水稳定性冬季最差,春季次之,夏、秋季最好,从区域看,青海高原东部降水稳定性最好,河套北部最差.P=50%和P=80%保证率下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前者接近平均值,后者远低于平均值.有21个台站年降水量历史极大值突破了百年一遇,与年降水量未通过正态性检验的台站基本对应,主要集中在陇中-陇东-宁夏南部地区,该区域属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极端降水事件的多发区.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中游地区盛夏旱涝变化及其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权  陈少勇  李艳  马敏劲 《资源科学》2012,34(11):2189-2196
利用黄河上中游地区45个气象站1961年-2011年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其盛夏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该区盛夏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1960年代初、1970年代中后期、1990年代为偏涝期,其它时期为偏旱期;②该区盛夏降水的前3种空间分布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东西反向型。根据REOF进一步将该区盛夏降水异常细分为高原东部区、渭河上游区、河套北部区、渭河下游区和黄河源区,各区降水趋势及周期变化存在明显差异;③该区盛夏旱涝变化与500hPa高度场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低槽、鄂霍次克海高压、中高纬环流形势及100hPa高度场上南亚高压强度和东伸脊点位置密切相关。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与南亚高压东伸脊点偏东可能是导致黄河上中游区盛夏偏旱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