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中有关文人墨客不厌其烦、炼词造句的故事甚多,比如"过绿"之踌躇、"推敲"之苦吟、"轻风扶细柳"之天成等等,可谓是唾手可得.这些事例也被老师们不断地拿来教导学生,要如何如何向古人学习云云.其实古人恐怕是很难学的.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交通媒介、日益加速的生活节奏,早已取消了现代人沉吟默念、反复推敲的时空条件,甚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稍微需要一点时间的行为,都可能被随时切成断断续续的片断.我对石彦伟《面朝活水》阅读,就是如此. 散文集《面朝活水》,不过十二三万字,可逐篇读完前后却经过了六天时间.其间,我经历了广州—北京—广州的飞行,由广州到珠海再由珠海重返广州的高速车行;参加了连表层深度提问都谈不上的国家级重大招标课题的投标陈述;经受了各种媒体有关乔帮主仙逝悼念的狂轰滥炸,也大为自己竟然不知造世之伟人的孤陋寡闻而惭愧;阅读了据说是"当代中国最美的散文",也因而得以由《看见》中"看见"了苍白的文化兜售,喋喋不休于教室,当然还有更为普通不过的吃喝拉撒.  相似文献   
2.
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20世纪“持不同政见”获奖系列增添了最后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的逃亡者。此授奖很自然会引起20世纪冷战思维式的反应,而且高行健某些作品中的政治意味也明显可见。这都与获奖者本人-再宣称的没有主义、文学写作就是进行语言游戏的宣言,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种“前阅读”语境,就为批评者提出了封闭阅读和敞开审视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3.
《苦果》是80年代“反思”文学的重要文本,反映了当时文学与主流意识的密切关系。以阿尔都赛等的意识形态理论为参照,反思80年代初的“反思”文学的文本──《苦果》,体现了90年代新的理论视野与80年代文本的对话。《苦果》在问题的设置、结构的安排、文本阐释的潜意识等方面与阿尔都赛意识形态理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田壮壮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猎场扎撤》、《盗马贼》、《德拉姆》三部影片是其以西南边陲为题材而拍摄的重要作品,无论是其80年代还是本世纪初的两次"出离"和"走向",田壮壮的电影始终都以它高度"静默"的语言视角、独特的影像题材,沉静地执着于边缘处。在他镜头下的"民族",我们看到的是欣赏、尊重、包容;在他展现的"宗教"中,我们可以体味到困惑、矛盾,但也可以发现他对信仰的体认——"敬畏、给予和施舍";随着他边缘处执着的行走,我们还看到了平凡而尊严者的静默的"栖居"。总之,田壮壮的电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介于多种文化之间而又静默直观的难得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20位农民秘密聚集在一间农舍里,签订了这样一份生死契约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将彝族诗人阿库乌雾的诗歌,纳入到转型期彝族诗歌、后现代文化、中国新诗传统等多重语境中加以分析,既揭示了诗人本身独特的诗歌意义和文化意义,也探寻了少数族裔汉语写作之于中国的“历史—当下”的文化诗学意义。从而提醒汉族主流文化,自觉地去倾听异质边缘的声音,从而促进富于真正生命力的异质同构的中国文化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在刚刚过去的90年代,有关知识分子的立场问题引起了知识界的广泛关注和多方面的讨论。这既说明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所带来的社会多元性发展,促使了中国知识界的分化,同时也表明中国知识界普遍、有效的基础性道德立场的缺失。如果这种道德基础长期空缺,很难想象知识人能为中国社会的健康转型作出真正的贡献。因此对于它的寻找就是一个迫切的需要了。但是应该怎样去寻找它呢?我们从韦伯那里已经知道,众多的单一行为个体构成了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结构,并表现出一套源于本群体的化价值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笔者在2000—2001学年在暨南大学国家文科基地班所进行的一次现代文学史教改实验的介绍与总结。全文主要有三个部分:“具体做法”、“效果评价”、思考。  相似文献   
9.
由“诗意”传达出来的寒意,不仅加深着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加深着他人对世界的认识,现实的世界,文学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姚新勇 《东方文化》2002,(1):104-108
“入世”的大门即将向中国打开,APEC首脑会议在中国召开,美国陷入恐怖主义战争的泥潭,全球经济全面衰退,而唯有中国一花独秀——经济高速发展,政局平和稳定。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召唤着中国更加自信、欢悦、深入地走向全球化。我们不由不作如是观。然而,不很精彩的外面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抗议行动、国内依然存在的诸多问题,却使我无法毫无怀疑地全身心地拥抱全球化,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促使着我对它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