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各国文化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江津楹联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清代的钟云舫,当代的张述寅、王钟璘等都是楹联习俗在民间层面上的有效传承人。江津楹联学会、中山古镇、江津中学、中山镇初中等在江津楹联的传承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江津楹联教育传承的主要阵地。为更好地传承江津楹联这一文化品牌,当前应重点作好拓展楹联发展空间、倡行楹联习俗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高校管理应树立以“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具有本质性区别。“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高校管理,应以依法管理、柔性管理、权变管理等为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封富 《华夏文化》2009,(1):34-35
钟云舫,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生于江津高牙乡青草碚,清宣统三年(1911年)殁,葬于江津油溪灯油坪。据民国版《江津县志》记载:钟云舫“性豪侠,博于文,生平著作甚多”。他工诗文、词曲,尤擅对联,遗世之作《振振堂联稿》共收对联1850余副,成就斐然,被后人誉为“联圣”。  相似文献   
4.
封富 《华夏文化》2009,(3):40-41
被称为“联圣”的清末才子钟云舫,其遗世之作有《振振堂联稿》,共收对联1850余副,其中专列有药草类对联70副。在其小序中,钟云舫记叙了药草联的创作缘由:“癸卯、甲辰、乙巳,三载羁成都,一顶南冠,无书籍可翻撷,每苦夜长,因索枯肠,取药名及四书成语,编辑成对,藉以消遣,  相似文献   
5.
封富 《重庆师专学报》2011,(1):59-62,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实施已有九年之久,但永川主城区依然存在滥用繁体字、使用不规范简化字、随意写错别字等社会用字不规范现象,反映出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规范化意识的淡薄。为些,文章建议,永川政府相关部门应树立精美文字意识、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杜绝不规范社会用字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封富 《重庆师专学报》2003,2(3):63-66,72
《荀子》32篇,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了汉字的起源、语言的社会本质、语言的继承与发展、语言的作用、语言的修饰、方言与共同语等语言学的基本问题。在论证上述问题时,荀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时闪烁出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曙光,给后人以极大的启发。可以这样认为,荀子的语言观,为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晋人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于《左传》用《诗》多有解说,自成一家之言。对"诗言志"这一《诗》学中最核心的命题,杜注以"作诗以言志"标明自作诗以言己志,以"诗以言志"标明称《诗》以言己志,并以"赋诗者取其一章"标明赋诗断章,以"义取××""言××""多取首章之义"等标明断章取义之所在。研究《左传》用《诗》之杜注,可从中窥见杜预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