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研究中“《周剔热”的出现以及对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的深入研究,《周易》尤其是《易传》的学派归属问题成为易学研究的新热点。仅笔者所见,1989年至今发表的有关论文40多篇,专著一部,在山东等地召开的不同规模的易学研讨会上,《周易》的学派归属问题为与会学者所关注,争论比较激烈。1989——1992年间发表的有关意见主要集中了通行本《周易》的思想特色及传承系统。1992年,湖南召开了马王堆汉墓国际学术研讨会,随后湖南出版社出版了《马王堆汉墓文物》一书,此后又陆续公布了帛书(周易》的大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2.
“法轮功”连续不断地制造悲剧,不仅持续地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且不断地直接残害生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法轮功”得势,中国社会必将面临大倒退、大动乱。面对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卷入人群如此之多的这一社会现象,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下它之所以产生乃至蔓延的社会化背景和社会心态,不得不探究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20日,美国人文主义者协会和哈佛人文主义者牧师会联合向杜维明先生颁发了“人文主义杰出成就奖”,杜先生被称赞为“儒家人文主义的世界领袖,中国哲学方面在世的最重要思想家之一。”这说明因为杜先生等人的不懈努力和中国文化的广泛传播,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特征正在受到美国思想界的关注。同时,美国思想界也正在兴起“新人文主义”的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尊重宗教信仰,但是采取多元主义的立场,同情和接受怀疑论者、无神论者及其他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杜维明先生认为儒家的人文主义和“新人文主义”有契合之处,但是他认为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启蒙思想造成了人们对于宗教问题的不敏感,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这些思潮也对中国造成了很大冲击。杜先生认为儒家的传统可以为“新人文”和“新启蒙”提供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局面,当然有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因素。但是,找工作难几乎是毕业生每年的咏叹,有很多人把原因归之于大学扩招。然而,就整个国民受高等教育的比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而言.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同时.真正的困难也不在于找到一份赖以谋生的工作,而是找到待遇好.环境好,职位稳定的工作比较难。而符合这些要求的工作目前又都集中在京、沪、穗等几个屈指可数的“一线城市”之中的几个垄断性行业之中。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产生在中国,这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问题,中国人和关心中国的外国学者都有一些耿耿于怀的问题.没有产生是一个事实,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却有很多个答案.杨振宁教授认为<周易>所代表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启蒙,这实际上是他比较一贯的观点,也是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美玉与美德     
张丰乾 《寻根》2004,(1):92-95
费孝通先生在一次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会上指出,玉器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还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今凡在字典上能够找到的带“玉”字的成语几乎全是褒义词,比如“以玉比德”、“化干戈为玉帛”、“宁为玉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陈果的青春风采在邪恶的大火中变形,至今没有康复的消息;小思影虽经百般救护,还是猝然离开了这个世界,而李洪志却矢口否认她们是法轮功练习者。愤怒之余使人痛心,因为那把火是她们自己点燃的。大学生置身于文化科技的最前沿接受教育,同时处在人生的转折点上面临选择,他们所拥有的机会和所承担的责任,以及他们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都是其它社会群体所无法比拟的,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我认为,一些大学生迷恋法轮功,除了种种外在的社会因素以外,大学生在群体潜意识中的“免疫缺陷”是不可忽视的内在原因。轻信:知识结构的失…  相似文献   
8.
张丰乾 《寻根》2002,(5):91-94
“道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正因为如此,“道德”问题有时显得繁难和复杂,专家学者们呕心沥血、成果丰硕,而普通的民众却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在古人那里,“道”与“德”最开始实际上是被分别对待的。对“道”与“德”的讨论,不是从《老子》那里才开始,也不会在我们这里结束。但是,古人那种诗歌式的、格言式的表述方式虽然不像装订精美的“专著”那样看起来厚重,却更加贴近生活、贴近I司题本身。  相似文献   
9.
以谁为本     
<庄子>中说,有机械者必有机心,然而我们应该承认机器可以弥补人性中的弱点,它们不讲情面,不走后门,不以貌取人,也不以权取人,也不以钱取人.机械成了犯罪的工具,问题还是出在“人”身上.“人本主义”,要高扬人的理性和价值,同时也应该反思人的劣根性、破坏性.所以“以人为本”的首要问题是搞清楚“以谁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跌宕起伏的时代大潮中,庞朴先生的学术思想始终推陈出新、不落窠臼,也不孤芳自赏、故作高深。他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在视角、资料和方法上都不拘一格而自成一体,可以概括为温故知新、探赜索隐、兼宗汉宋、融通古今中西的“庞氏研究法”。他以开阔豁达的心胸、敏锐独到的眼光、明晰生动的论说以及对诸多学术难题的精妙破解笔耕不辍,他的作品往往有开风气之先而历久弥新的影响。他勇于探索,突破学界藩篱亦超越自我,尤其是十分注重方法论,构建了“一分为三”的思想体系,是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创获。他待人接物的君子之风和睿智幽默的哲人魅力也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