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伟大的林厄尼斯耗尽了毕生精力发现了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并给予它们恰如其分的命名。卡尔·冯·林奈一向被称为当代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根据他青年时代的故事,他从小就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精志要通有关植物的一切。两百多年前,林奈出生于瑞典的一个叫做拉夏  相似文献   
2.
布袋木偶和提线木偶如今,木偶已跻于最受人们欢迎的“演员”之列。它们除了仍上演《驼背庞奇》之类的传统木偶戏外,还肩负着重任:它们在学校任教,并为电视广告商推销商品。美国政府甚至派它们去援外。布袋木偶靠手指活动。只需将食指伸进木偶的脑袋,将拇指和中指伸进它的两个胳膊即可。提线木偶则用线或小棍牵动。“布袋木偶”和“提线木偶”这两个词常常交替使用。口技表演中的假人一般也称为木偶。制作木偶和操纵木偶的艺术通称木偶戏艺术。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和中国的神话里,蟾蜍一般充当了邪恶的角色。日本人认为蟾蜍是受巫师摆布的恶鬼。在中国,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只贪婪的蟾蜍蹲在深水塘里,呼出毒气。一个人用金子将它诱出水塘,并杀死了它。中国人也把蟾蜍和月亮联系起来。有人说,他们看月亮里没有人,只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甚至  相似文献   
4.
斯威夫特创作《格利佛游记》的目的是对人类进行讽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引起人们的烦恼,而不是为了供他们消遣”。然而人们非但不为此烦恼,反而对它十分喜爱,并且让孩子们阅读。如今,人们把这部对人类最强烈的控诉书完全看作情趣盎然的儿童读物。 1667年11月30日,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他父母是英格兰人。他祖父是个教区牧师,因在内战中支持保皇党而倾家荡产。乔纳森·斯威夫特在父亲去世后几个月才出生,由他的叔父供养他生活,而他认为叔父的为人不甚宽厚。因而他从小就郁郁寡欢,牢骚满腹。六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高等教育教学及改革的研究方面,人们的注意力较多集中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下的教学质量如何保证”、“高校课程改革”等方面,对于教师教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各学科的学科知识及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田园卫士     
外形奇特可笑的蟾蜍是勤劳的低级动物,它也是田园最好的益友。一天下午,当我正在为晚餐采摘豌豆时,听到了一声啾。那声音非常甜美,我还以为是鸟鸣。我抬头环顾四周,又听见了叫声。这次,几乎是从我脚边发出的。那里蹲着一只蟾蛛,脖子鼓得老粗。一条小草蛇象顽童逗引大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一千零一夜》的那些绚烂多彩的故事已流传了几个世纪。没有人知道这些故事是由什么人或是在什么地方开始讲述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中传奇式的女主人公山鲁往德是一个“知书识礼、温文尔雅、聪颖过人的”少女。山鲁亚尔苏丹统治着位于阿拉伯和中国之间的一个王国。那里的宰相有两个女儿,山鲁佐德是他的长女。国王的报复山鲁亚尔很爱他的第一个妻子,但是王后却背叛了他。他的兄弟是邻国的一位君主,其妻子也不贞洁。山鲁亚尔在万分沮丧和愤恨之下,命令宰相将王后处死,并决定对所有的女子进行报复。他下了一道法令说,他每晚都要娶一个新娘,到次日清晨便将她处死。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大学本科教育的三项基本功能出发,对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角色做出区分,并提出不同机构在为通识教育课程定位时,需量体裁衣。继而以香港教育学院为例,分析其通识教育定位:学生除了认识三个基本知识领域的知识、思维方式及价值之外,还应着重在道德判断、审美情怀、理解本土社会制度、关心国家以至全球等方面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英国一些学校开始开设通识教育科(General Studies),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识教育科已成为英国中六年级(Sixth Form)学生参加高级程度会考时热选的科目之一。英国的通识教育科的性质与科目设计具有两方面特征:其一,在科目设计上,以思考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并理解基本知识范畴之间的关系;其二,科目设计主要与资格与课程管理局、考试中心相关,前者设计基本的科目标准,后者发展出较为具体的科目细则及考试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托皮卡雨下个不停,龙头放着水,娃娃在哭啼,一个满地爬,一个蹒珊行,……还有一个在路途中。流年似水,乡村歌手洛雷塔(Loretta Lynn)踏遍美国的乡间小路已近十五个春秋。十五年来,她用忧伤而清脆的歌喉唱着这样的歌。她的歌有的通俗,有的诙谐,有的哀伤。这些歌诉说着岁月的艰难、病人的痛苦、儿童的纯真、不牢固的婚姻以及单恋的哀怨。它们是把洛雷塔和美国中部的妇女连接起来的特殊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