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各国文化   7篇
  2010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一)李渔曾写过一篇小说,题“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于死节”,收在他的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和后出的另一个本子《连城璧》中。说的是谭楚玉和刘藐姑的爱情故事。李渔又用同一故事,写了一部有声有色的传奇《比目鱼》。也就是他戏曲名作十种曲之一。这篇小说,按照说故事的人,也就是作者李渔自己的话,大致是这样的:天下最贱的人,不过倡  相似文献   
2.
踏莎行 送殿兒赴英倫 絕崤分携,危樓獨佇.萋萋草綠王孫去. 老來别易見應難,臨歧忍作傷心語.病掩孤檠,夢回疏杵.千山萬水愁風雨.東西南北總天涯,離魂隨汝知何處! 這是香港詞人番禺劉景堂(1887-1963)一九六○年所作,時年七十四歲.  相似文献   
3.
童元方 《中国文化》2010,(2):229-231
<正>最早见到霍克思的大名David Hawkes是在他所译的楚辞(Ch'u Tz'u:the Songs of the South,1959)上,在他所译的杜诗(A Little Primer of TuFu,1967)上,最后才是企鹅版《红楼梦》译本,陈先生从香港寄到美国给我的。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企鹅版的《红楼梦》选译了这本小说原来的名字,The Story of the Stone,即《石头记》。共五册。换言之,书名依脂本,内容却是一百二十回。不过,霍克思只译了曹雪芹的前八十回,高鹗所补的后四十回由闵福德(John Minford)续译而成。霍氏译文在一九七三、一九七七、一九八○年分三册出版,  相似文献   
4.
童元方 《寻根》2001,(5):31-32
孔子到了武城,听到舷歌之声。依琴瑟而咏诗,反映出子游以礼乐为本的治绩。上下学道的景象,夫子显然很欣赏,也就不免用轻松的口吻以贬作褒地说出牛刀割鸡的话来。可是,子游不太跟得上夫子的幽默,把句开玩笑的话当真了。在如此既不易解释,又难以说明的窘况下,夫子只有以“前言戏之耳”的言辞来给自己找台阶了。  相似文献   
5.
萧条异代却同时─—曹雪芹与袁枚童元方袁枚比曹雪芹只小一岁,可以说是真正同时代的人;可是我们好像总觉得袁比曹小了一代似的。原来袁枚为随园大兴土木时,正是雪芹潦倒西山,撰写《红楼梦}}之日,雪芹死後三十多年,袁枚才去世。如果不是从生年计起,而是由卒年倒算...  相似文献   
6.
可译与不可译 悼刘殿爵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元方 《中国文化》2010,(2):227-228
<正>踏莎行送殿儿赴英伦绝峤分携,危楼独佇。萋萋草绿王孙去。老来别易见应难,临歧忍作伤心语。病掩孤檠,梦回疏杵。千山万水愁风雨。东西南北总天涯,离魂随汝知何处!这是香港词人番禺刘景堂(1887-1963)一九六○年所作,时年七十四岁。词题中的殿儿是刘殿爵教授,当时他四十岁,在假期结束后要离港赴英去教书。在中国诗词的传统中,不论是送别,还是留别,均为主调。兄弟相别而摇人魂魄的,前有曹植的《赠白马王彪》组诗,后有子瞻与子由的相和之作,但少有记父子分离的。而刘氏此词写尽了耄耋之龄  相似文献   
7.
最早見到霍克思的大名David Hawkes是在他所譯的楚辭(Ch'u Tz'u;the Songs of the South,1959)上,在他所譯的杜詩(A Little Primer of Tu Fu,1967)上,最後才是企鵝版<紅樓夢>譯本,陳先生從香港寄到美國给我的.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