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全祖望为道学六先生之一、朔学创始人司马光及其高弟刘安世、范祖禹、晁说之分别设立学案,并确立其思想史地位.全祖望通过考证对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具体分工提出不同于胡三省的看法,明确了刘攽作为全局副手的贡献.全祖望指出刘安世继承其师的刚健,范祖禹继承其师的纯粹,晁说之继承其师的数学.刘安世谨守诚之工夫而提倡三教合一.范祖禹虽非二程弟子但他们的学术思想则是一致的.晁说之致力于批判新学与传承经学.全祖望的评价兼顾人品道德与学术思想,并在黄宗羲道、儒合一基础上提出道、儒、文合一,体现了兼容并包、去短集长的会通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北大中文系教授漆永祥先生在《汉学师承记笺释》(上、下册)、《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和《江藩集》三种著作中,基本上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江藩的各种记载,正如漆先生在"笺释缘起与后记"中所说的:"我想在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的研究方面,以后的学者,可以对拙著正讹纠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但在资料的获取方面,要想有更多新的发现,我想将会是很困难的了。"(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史定位上,黄百家表彰了周敦颐开创性理之学的学术贡献.在周程授受上,编纂者在承认客观师承关系的同时,又认为不能夸大其在学者思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周敦颐著作的评价上,黄百家依据黄宗炎的考证,批评《太极图说》中夹杂儒释道三教思想,比不上《通书》之纯粹,因此反对朱熹以来的编纂顺序而将《通书》置于思想资料之首.在《太极图说》的本体论阐释上,黄宗羲一方面继承刘宗周的心学思想,一方面又受主张元气实体论的实学思潮影响,从理气合一的立场出发解释了周敦颐的太极说,批判了朱熹理本论的太极说阐释.在《太极图说》的修养工夫论阐释上,黄氏父子继承刘宗周的性情、理欲、动静合一论说批判了朱熹的二元论阐释.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基于本体工夫合一论,肯定了尹焞继承程颐思想强调躬行践履和居敬涵养的本体工夫,反驳了米熹基于居敬穷理二元工夫论的指责.全祖望为有心学倾向的程门弟子王苹设立学案并阐明其将洛学传播至浙西的思想史贡献,肯定其人品学问并反驳了朱熹对心学的门户之见.黄百家指出吕、程中和之辩中,吕大临的“求中”说以“中”为万物本性与宇宙本体,其说开启了道南学派“看喜怒哀乐未发以前气象”的宗旨,而且可谓朱陆无极太极之辩中围绕“中”的论争之先声,并引刘宗周的独体之存发论述了喜怒哀乐之未发已发的表里关系,引黄宗羲之说肯定了吕大临以心体之流行贯通未发与已发的观点.全祖望阐明了洛学私淑陈瓘、邹浩的学术渊源并批判了其三教合一论.  相似文献   
5.
在为人处世上,黄宗羲对杨时的软弱无为颇有微词.在哲学思想上,杨时致力于统合北宋五子的思想,开朱熹思想之先声,但仍不免浸染了禅学.编纂者反对后世因为尊崇朱熹之学脉而过于推崇道南学派代表杨时、罗从彦的观点,并订正了《豫章年谱》与《宋史》中罗从彦师事杨时的时间上的讹误.编纂者肯定罗从彦、李侗静中体验未发气象的本体工夫论是对程颢静坐体认天理的识仁思想的深化,是入门的工夫手段,而朱熹的批评是担心此方法之流弊,因此朱熹居敬穷理的二元工夫论已背离了师说.  相似文献   
6.
《宋元学案》编纂者明确了永嘉学派分两个支流,源头都是二程洛学,一支以叶适为代表,一支以薛季宣、陈傅良为代表.黄宗羲承认倡导经世致用的永嘉之学是为了纠正道学末流的空疏弊病,同时指出事功之学的流弊有陷入刑名之学的危险.全祖望指出永嘉之学虽以礼乐制度为主而追求体现于事功之中,同时兼顾主敬涵养,到了叶适将内圣道德视作外王事功之根本,从而修正了薛季宣、陈傅良等人重事功轻内圣的偏向.黄宗羲从其道德与事功并重的立场出发,调和了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与朱熹的义利之辩.全祖望以陈亮晚年迎合光宗博取功名为例对其人品节操提出非议.对于浙东学派的同调唐仲友,全祖望肯定其经制之学的思想史地位,并认为朱熹、唐仲友的交恶应该平摊责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