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体育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意六合门的六艺之熊膀,是取熊的两膀下垂,两肘坠裹,含胸拔背,打通人体的上三节之窍道,而用胯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发出浑厚的熊膀之劲的内意。膀为  相似文献   
2.
1、盘法口诵:台斯迷(注: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使。)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左右重心应于两脚之间,前后重心则至于脚掌与脚根之间。双膝微屈,小腹松园,尾闾中正,头顶颈竖(熊有竖顶之能)。臀部似夹非夹,背部似靠非靠,面  相似文献   
3.
汤瓶七势拳     
七势拳又名汤瓶拳,它以穆斯林洗“阿卜代斯”的汤瓶壶为标记。汤瓶七势拳在回族中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阿訇都练习此拳。汤瓶七势拳练习前先口诵“台斯迷”,这是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事。起势和收势皆为汤瓶式。开始和结尾均冠以“接嘟哇”,意为真心真意接受真主的恩赏之意。  相似文献   
4.
李昌  刘海峰  冀潜 《精武》2008,(3):52-54
蒙古拳是一个稀有的拳种,在武术界流传面很小,但由于一个特殊的机缘,却使我们和蒙古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随马雷石先生习练心意六合拳时,马先生在教到滑步掌时说道:“此法就是蒙古拳的核心步法——滑步。乃是我师水普慈先生在镇平老家时和蒙古族拳师王俊三先生交流换艺而得来。”  相似文献   
5.
冀潜  刘海峰 《精武》2008,(2):54-55
唐氏心意六合拳是南阳心意六合拳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由清朝唐万仪宗师所开创。唐万仪身兼李祯和刘万仪两位心意六合拳大师的衣钵,并融合了家传的六合枪绝技,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唐氏心意六合拳体系,是南阳心意六合拳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大师。唐万仪艺成之后曾以教拳、保镖为业,在河南、湖北等地活动频繁,并留下了很多史迹和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6.
马雷石  刘海峰  冀潜 《精武》2009,(6):34-36
汤瓶七大势是汤瓶七势拳的内容核心,七大势为:撕、拉、开合、劈、撩、钻、挑。七势是七种不同方向的七种劲力及其变化。汤瓶七势必须在“汤瓶手”、“汤瓶身”、“辗步眼”的基础上盘练,否则浑身上中下三节劲不能贯为一气。而单练此七势,也仅是徒具外形,是盘不出汤瓶七势拳的独有内劲的。汤瓶七势拳是以汤瓶式与七种不同方向的劲力变化而命名的,故汤瓶七势拳又称汤瓶拳式七势拳。  相似文献   
7.
心意六合门的六艺之五虎抱头,为心拳身法总体法则之一。头可领全身之劲,鸡腿、龙身、熊膀、鹰捉必须在虎抱头的领起全身之劲,才能发出心拳的整体内劲。拳经云:头颅起枕骨,讲的是在盘艺时,必须脑后枕骨上起方可领起全身之劲。但起不是僵硬的起,拳经云:软脖颈,身如碑,三  相似文献   
8.
心意六合拳身法六艺之六——雷声,是心意六合门的独特身法。通过心意的作用,内五行紧密结合外五行,在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内外五行配合下高度集中,统一协调,顺成一气,丹田滚动,鼓荡于肺,震之于喉,从口中喷出而成雷声。雷声是六艺身法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心意六合拳在盘艺时必须做到以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艺为身法,使内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相合,上下贯为一气,取自然界中鸡、熊、鹰、龙、虎、蛇、马、燕、鹞、猴等十种动物的灵性及本能,心意诚于中,肢体行于外,以心意指挥行动,行动  相似文献   
10.
1、盘法口诵:台斯迷(注: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使。)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左右重心应于两脚之间,前后重心则至于脚掌与脚根之间。双膝微屈,小腹松园,尾闾中正,头顶颈竖(熊有竖顶之能)。臀部似夹非夹,背部似靠非靠,面部表情似笑非笑,神态自然,平心静气。胸空腹实,沉肩垂肘,舌顶上腭,下颌内收,唇齿轻合,谷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