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文附图均为生坑钱,特别是几枚布币,锈色较为单一,然因未见实物,不便发表意见,敬请读者参考。本刊因条件所限,收到稿件附图一般均见不到实物,虽百般努力避免失误亦难免万一,希望读者关注并予理解。  相似文献   
2.
刘勇先 《收藏》2014,(7):110-113
  相似文献   
3.
在清代中晚期和民国期间,社会上盛行四时花鸟屏。这一时期名家作品很多,笔者收藏到清末民初苗清舟一堂四时花鸟屏。开化纸质,淡墨淡彩,大写意画法。这一堂四时花鸟屏,每幅尺寸均为纵100厘米,宽33厘米,简装裱。春屏(图1)一只喜鹊站在杏花枝头展翅欲飞,老杏枝从右下方伸出,分枝斜插左上角,成"S"形直贯幅额。黄花朵朵,花苞浅红,几片绿叶刚刚展出。边款为:"春到非因花放早,能言小鸟唤归来。小湘作于石龙之品花处"。下钤红文篆书印"小湘"一方。  相似文献   
4.
刘勇先 《收藏》2006,(12):69-69
我收藏了一幅太上老君画像(见图),设色纸本,纵127厘米,宽64厘米,很陈旧,已揭裱,无名款纪年,不能确切断代。根据纸张的陈旧程度和画风,或认为是宋元明时期宗教画。隋唐以降,宗教绘画向世俗化演变,笔调绵密;设色浓厚鲜明,沉着典雅。此画采用线描平涂填彩技法,具有很强的庙宇壁画风格。所用颜料以矿物颜料为主,兼用少量植物颜料,故经几百年而色泽犹妍。  相似文献   
5.
石门旧影     
刘勇先 《收藏》2010,(2):133-135
我读书时就知道陕西汉中褒城县古代褒斜道石门洞,这里有著名的“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 褒斜道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栈道,是连接关中与汉中、巴蜀盆地的古道。褒斜二水发源于秦岭太白县五里坡衙岭山,南流入汉水者为褒河,北流入渭河者为斜水。  相似文献   
6.
刘勇先 《收藏》2013,(10):36-37
陕西安康市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幅路慎庄水墨画《山村雨霁图轴》,纸本,纵107厘米,横61厘米。画面描绘出宿雨初霁的山村景色,层峦叠翠,溪水蜿蜒。迎面山的山峦突兀,近前水岸磐石间长出杂树棵棵;右侧山溪间有房屋散布,石阶层层;左侧山脚下一片村舍,前后连水,远山蔓延。山石均用解索皴,树木用元人画法。画面虽未敷彩,但墨笔有五彩之神韵。左上角题款识:“梦徵老伯大人清赏,小洲侄路慎庄。”下钤白文篆书印“路慎庄印”。路慎庄是关中名儒路德的长子。  相似文献   
7.
刘勇先 《收藏》2008,(5):85-85
青铜兵器在商周时代,因战争的需要而大量铸造,是当时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  相似文献   
8.
藏友项勃办了一家民俗博物馆,陈列着不少古牌匾。其中一块清代光绪四年(1878年)的牌匾特别引人注目(见图)。这块牌匾是清代光绪四年陕西汉阴乡贤汪宝珊70大寿时,朝廷将其诰封为奉政大夫。由例授文林郎、拣选知县、举人蒋顺常撰文,赐进士、花翎二品顶戴官品级的张成勋书写的牌匾,纵1.5米,宽3.2  相似文献   
9.
刘勇先 《收藏》2007,(5):79-79
陕西安康地区虽地处偏隅,但考打发现证明,距今7000年的仲韶文化时期就有制陶业。从石泉县马岭坝到旬阳县构元,长约300公里的汉江沿岸出上了不少这一时期的陶器。秦汉以后,陶窑和制陶工艺不断有新的发展,出现绿釉陶器。笔者就收藏有几件安康地区出土的绿釉陶器。  相似文献   
10.
刘勇先 《收藏界》2015,(2):131-134
1991年初,陕西历史博物馆把旬阳博物馆珍藏的"徇阳重七斤"螭云纹青铜壶(图1-1),调拨到省里。这件青铜壶出身不一般,很有研究价值。1984年秋,旬阳县博物馆接到县城大河南汉墓群发现古墓葬的消息,即派人前往查看。当在两丈多深的墓坑里挖出一堆汉代陶器时,还发现有一件精美的青铜壶,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