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体育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钓三清湖     
尤觉人 《钓鱼》2005,(16):46-46
七月,骄阳似火,灼得我不敢出钓。近日,听得湖区频频传来夜钓佳绩,于是我与几位老钓友商定趁夜间凉爽,出钓三清湖。  相似文献   
2.
虽说市场上商品饵琳琅满目,但太平二号蚯蚓仍不失为四季皆宜的“万能”钓饵。每次垂钓归来,我对于剩余的蚯蚓舍不得丢弃,小心地将它们从塑料袋中倒出,放入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泥土的容器。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里,我只要随便将这个容器在阴凉的墙脚下一搁,给它们点吃的,到出钓前取用,总是鲜蹦乱跳的,既省钱又省事。入冬休钓后,我的一些钓具经过整理都已“刀枪入库”了,然而对这些剩余下来的蚯蚓,我不能将它们“随便一丢”,它们还需要精心呵护,我的经验是:首先,要更换盆具。因为冬天里的气温较低,小型容器(如钵,瓶,罐等)容积小,不易保温,不…  相似文献   
3.
国庆长假,对于钓鱼人来说,是最难得的出钓机会,我决定去一处钓鱼人很少涉足的领地——三清湖,要在那里住上七天。三清湖,又名“七一水库”,位于赣东北信江上游,是当地一座大型水库。妻和10岁女儿也吵着要同我一起出钓,我们带上系列钓具便起程了。十月一日晴隐身钓“鱼餐鲦”秋雨过后的天空,一碧如洗,万里无云。三清湖清澈见底,小鱼餐鲦在水中乱窜。我灵机一动:何不拿出手竿来!于是,挂上蚯蚓,我就和女儿开始钓起“鱼餐鲦”来了。可是,只钓了一会儿功夫,水面的鱼就都不见了。我这才记起曾经在《钓鱼》上看过的一篇文章,叫做《隐身妙法钓“餐鱼…  相似文献   
4.
垂钓者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一处不曾垂钓过的湖泊初钓时,鱼儿往往群聚而来,频频上钩;随着垂钓者的人次不断增多和频繁,上钩率渐渐下降,钓获也日趋减少,上钩的大鱼更是寥寥无几。于是,垂钓者大都认为,这是因为鱼儿越钓越少了,以致无鱼上钩。其实不然,这种看法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确,湖中的鱼不可能“越钓越多”,但事实证明,即使是“无鱼上钩”的湖泊也还有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活动,倘若竭泽而渔,往往是数量可观,且密度也不低。是什么原因导致“无鱼上钩”呢?这就是鱼类的警觉性。也就是说,到了垂钓人次过频时,鱼类就会“知道”:咬钩…  相似文献   
5.
尤觉人 《钓鱼》2004,(14):16-17
手竿垂钓者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打窝之后,鱼来了,水中冒出的泡泡如开锅的沸水,但就是迟迟不肯咬钩。这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与水质、鱼种、天气、饵料等都可能有关系,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鱼类的“跟味”习性。  相似文献   
6.
手竿垂钓,有时会遇上这样的问题:打好了窝却半日无鱼上钩,于是不得不考虑更换钓位,可是手头的打窝饵料却很有限。怎么办?我想,要是钓窝能够移动那该多好啊!于是,就开始了制作“移动钓点袋”的试验。我的做法是:制作过程较大的1.纱缝布制(布大袋约。1找米来见一方块)比如果没有大的多用几块小的拼凑也行,用针线缝成一个开口的布袋。布袋的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宜大不宜小,但布层只能用单层,以便透水和散香。2.准备挂绳。到市面上买一根细尼龙绳,长度在10~15米左右。3.配制饵料。首先,用什么饵料要根据你所钓的对象鱼来确定,当然也可以制成…  相似文献   
7.
尤觉人 《钓鱼》2004,(4):56-57
当今天下,垂钓场所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天然钓场,也有人工钓场.有专业性钓场,也有附设性钓场等等。如果要从场主与钓鱼人的利益关系角度划分,不外乎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8.
扬竿三要素     
扬竿的“一刹那”是整个垂钓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它时间虽短,但意义非凡,笔者通过多年的垂钓实践认为,对扬竿“运力”问题的正确把握,主要是掌握好以下三个“要素”,即力度的大小、力度保持的时间和扬竿的速度。力度的大小当垂钓者判断出鱼已“咬钩”时,便会对钓竿发出一个提升的作用力(即扬竿),这个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了它能否通过钓竿、钓线的传递,将鱼钩有效地扎进鱼嘴。如果力度把握不当,则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扎不进鱼嘴而脱钩——这是用力太轻,鱼钓到水面频频脱钩;要么将鱼嘴撕裂而脱钩——这是用力过猛,将鱼的嘴圈拉豁。那么,垂…  相似文献   
9.
记忆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孩童年代。我生在大山脚下,长在江南水乡,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凡与鱼有关的玩艺儿哪样没做过?笼鱼、踩鱼、钳鱼、摸雷公鱼……而最饶有兴趣、乐此不疲的,还当数钓鱼。折着钩钩钓龄应从我的8岁钓那年算起,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有“鱼钩”。初次看到年龄稍大一点的同伴们伏在河岸上钓鱼,心里痒得慌,口中垂涎三尺。回到家中,将母亲针线篓中的缝衣针偷出来,用钳子折“钩钩”。可是,针太脆,一折就断,鱼钩一个也没做成,还不时地在屁股上挨母亲的竹梢。事后,是同伴们告诉我,要先把缝衣针放进灶堂里烧一阵,再钳出来放进水里…  相似文献   
10.
尤觉人 《钓鱼》2006,(23):44-44
峡口水库位于江西三清山南簏,距县城15公里。库区呈南北走向,水库平均深度大约25米。这是一座以蓄水发电为主的电力水库,也是一处自然水域,水库除了当地野生的鱼种,还放养了少许鲢鳙等家养商品鱼,但在这里钓鱼不用买票,也不用担心有人找麻烦,爱怎么钓就怎么钓,想钓多久就钓多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