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4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任何事物,犹如油画一样,距离近了,往往看不清楚,距离越远,才会看得深刻.因此,时间可以给人们以充分的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考过程,达到透辟地洞察,深邃地感悟.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邮票不仅是邮资凭证,而且是小型精致的艺术品。它的图案反映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伟大成就。收集它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从中得到鼓舞。"(图1)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成立伊始,写在营业厅和印在邮票袋上的这段话,道出他们以集邮引领文化潮流的宗旨。那么,以怎样的产品来实现这一宗旨?又以什么姿态面对广大受众?60年来的探求和践行,是一个掷地有声的理念:精益求精,心系中外  相似文献   
3.
正水是融化了民族精神的一种神圣的液体。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两条江河之水,书写了漫长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筑成一个民族的伟大灵魂。这江河,一北一南,澎湃东去。盘亘北国的大河是黄河,逶迤南域的大江是长江。两脉江河,亦刚亦柔,哺育了雄踞于世界东方的一个伟大民族。因此,在尘封的历史上,在炽热的人心中,这江这河就被尊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一首流传半个多  相似文献   
4.
正第四枚楚湘临江作为河流,万里长江携带着许多支流,以及湖泊等水网水系,一起前行。在长江流域中,就有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以及京杭大运河等支流犹如水的网络,让"母亲河"长江更多更广地触摸到祖国的南域沃野。而中国的四大淡水湖泊,长江又将其中的三个: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串连起来,犹如长藤结瓜,形成了庞大的长江水系。长江出三峡,迎面是宜昌。从这里,长江跨进她的中游水  相似文献   
5.
对于集邮者来说,最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是集邮展览。无论是哪一个级别的邮展,都能犹若节日一般让集邮者感到欢欣鼓舞。比如,十年前,在中国第一次举办的世界邮展时,北京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况空前。那些时日,人头攒动;七天展览,日日鼎沸。无疑显示出邮展就是集邮者  相似文献   
6.
集邮九问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那是在20世纪50年代,读小学时,远在上海的父亲每次来信或回家,总是寄上或带来一些邮票。由于记住了我国发行的"太平天国起义百年"邮票年代上的信息,我在历史考试时一下子就答上了"1851年",因为邮票是1951年发行的。那时正是举国上下高唱《莫斯科-北京》的中苏友好的热情岁  相似文献   
7.
邮集是集邮的高端“产品”。出现在各类邮展上的邮集无不是集邮达到一定水平的成果。现实中的邮集往往被视为高不可攀的,被普通集邮者视为畏途的一类“大作”。其实,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邮集并非在其初始之时就是位居“高端”的。从邮票诞生的那一刻开始,集邮的萌生就蕴含了编组邮集的可能。那时集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邮票是可能的。因此,无意识的求全收集实际上就是传统邮集的初始。最早的“传统”邮集收集的难度并不大,也  相似文献   
8.
7年前的6月,我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组织的一次集邮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确立文化在集邮中的主体地位》的发言。随后杂志社的编辑让我尽快把讲稿整理成文。决定在杂志上发表。当时,我为《集邮博览》对于集邮文化这个论题的敏锐给予肯定。我以这个题目撰写了文章,很快就发表了,那是2005年。  相似文献   
9.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09,(12):33-35
"极限",这个词本身就带有绝对化的涵义。"极"和"限",说的都是"极致",表达的是"绝对"的含义。总之,"极限"二字本身因有了"绝对"而只能圈出不大的一块天地。看来,极限集邮以及极限邮品只是在小天地中去创大作为了。极限集邮者受"极"与"限"的种种制约,极限邮集参  相似文献   
10.
    
古语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文书画,乐舞演娱,大都"不喜平"。原因是文若无错落对比,乏曲尽其妙,那会有索然无味的平淡。回望集邮,确有种种"不喜平"的跌宕。寻觅之艰,阅微之苦,展陈之争等等,皆有"不平"的"壮怀激烈"。但那种在集藏中急于求成,痛失交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