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体育   10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又称疲劳性骨折(Fatigue Fracture),有关运动员应力性骨折的系统观察分析资料少见,现将1979—1991年浙江省体训一大队应力性骨折的发病情况整理归纳如下,供同道参考。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976—1991年4月,省体训一大队15个运动项目共956名运动员(男602,女354),通过整理归纳其病史记载、X线照片,结合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本文属回顾性调查结果。 2、诊断标准: 采用《实用运动医学》(第二版)各部位疲劳性骨折诊断标准。结果 956名运动员中发生应力性骨折123例(12.9%),其中男64例,女59例,年龄8岁—28岁。训练年限1—10年。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其运动项目与骨折发生部位见表1、2。  相似文献   
2.
摔跤运动员属技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目。由于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动作变化迅速和运动强度大。其运动创伤的发生率较高。为加强我省摔跤运功创伤的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摔跤运动的竞训水平。我们调查了1985年1月至1988年10月浙江国际式摔跤(包括柔道)的创伤情况。现将资料予以分析、供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医学者参考。对象和方法一、对象:30名浙江国际式摔跤运动员,其中古典式8人,自由式12人,柔道8  相似文献   
3.
肌肉拉伤、挫伤在运动损伤中常见,其中拉伤约占各种损伤的20%,这些损伤经过一定的治疗大多能很快好转,但仍常有部分严重损伤者在受伤部位残留一些大小不等的僵化快、硬结或索状硬块,长期不能消退,久后还可能进一步发生机化、钙化、骨化等,严重影响运动功能。过去采用理疗、按摩和一些中西药物治疗,结果均不理想。近年来我们试用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治疗肌肉僵化、硬结52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37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常环境下生长的儿童,其成年后的身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遗传。生长自从出生即对外来因素特别敏感,如健康状况、营养、心理平衡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适当的体育活动总是与最佳的生长相关。然而,长期剧烈的体育训练总是影响女性的生殖系统功能,这种变化发生在很多运动项目中,如:马拉松、游泳、体操或滑冰。至于长  相似文献   
5.
6.
为设置一个切实可行并且具有专业性较强,又有特殊性的统一的青少年优秀竞技体育运动员的体检标准,参照常规人群的健康检查标准,根据多年的各学科运动医学临床经验和各运动项目的特殊性列出初稿,听取长期从事一线训练的各地区运动项目的业余和专业教练员的意见,最终请运动医学专家审定和论证定稿,将运动员的各科体检项目作出细化和规定,并对一些运动项目的特殊需求作出相应的标准,制定出符合浙江实际的《浙江省竞技体育运动员招生体检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跟踪观察先天性隐性腰骶裂对培养青少年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影响.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6年3月对基层业余体校输送到省体校和运动队八个运动项目的男女青少年运动员,经X线摄片和体检确诊的331名患有先天性隐性腰骶裂的队员进行跟踪观察.随着运动量的不断增大,在腰骶部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酸痛、隐痛,有的胀痛从腰骶部向大腿后侧放射等症状,出现8例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4例为腰椎椎弓断,上例症状的出现都无明显外伤史.其结果严重影响正常训练和运动水平的提高.结论:先天性隐性腰骶裂由于其胚胎发育不全而造成的残缺和畸形,大运动持续对腰骶部的牵拉使腰腿疼痛逐步明显.同时这种刺激也造成先天畸形的椎板缺损处出现继发性病理变化,因而削弱了对腰椎关节的稳定性,易发生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及脊椎的滑脱和椎板断裂等其他损伤.所以对于患有先天性隐性腰骶裂的青少年作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筛选中要严格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注射疗法治疗运动员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体育医院确诊为肩峰下滑囊炎的88例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无引导注射组(对照组)及超声引导注射组(实验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外展活动度、自觉症状及查体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及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实验组VAS疼痛分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觉症状及查体评价的优良率为93%(41/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33/44)(P〈0.05)。结论:超声引导可以帮助更准确定位肩峰下滑囊炎的注射部位,提高了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运动员肩峰下滑囊炎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1976年—1991年4月,省体训一大队15个运动项目共956名运动员(男602、女354)通过整理归纳其病史记载、X线照片,结合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本文属回顾性调查结果。 1.2 诊断标准:采用《实用运动医学》(第二版)各部位疲劳性骨折诊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956名运动员中发生应力性骨折123例(12.9%),其中男64例,女59例,年龄8—28岁。训练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运动员采用骨龄分组竞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少年运动竞赛中,通常采用按年龄分组,用骨龄检测来判定是否超龄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1572名青少年运动员的调查,分析研究骨龄与年龄的关系,提出了在青少年竞赛中以骨龄分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