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体育   1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三丰  王宗岳  林俊岸 《武当》2011,(11):13-15
十三势行功心解·释说(注:为区别于上篇,特更名为《十三势行功心解·释说》。)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须留意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中犹静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曲中  相似文献   
2.
林俊岸 《武当》2016,(4):34-35
(接上期)七、《打手歌注释》是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释,《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是王宗岳推手、技击的秘诀《先天太极拳·太极拳经》录有《打手歌注释》、《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打手歌注释》未见他本有录,从其标题和内容可知《打手歌注释》是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释,结尾有王宗岳编辑太极拳经的说  相似文献   
3.
林俊岸 《武当》2006,(8):25-28
《太极拳经》被各太极拳流派奉为经典著作,然而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各派太极拳传人为了保密之缘故,《太极拳经》都是秘传,持有者藏之密室,甚至宁可让《太极拳经》陪葬也不随意传人,且在流传过程中,《太极拳经》的各部分被分开传抄,逐渐失其原貌。《太极拳经》是谁所著?包括  相似文献   
4.
林俊岸 《武当》2012,(11):22-24
三、贤侠剑道之余风,萌生了早期太极拳"习文达理,怡性养情而为贤士;除暴安良,浪迹江湖而为侠客;文武同参,以剑通神而为剑仙;披执慧剑,向道成真而为合道之人,自此三界往来,通达无碍,古今万年千劫,亦如刹那。"(李兆生《太乙金编》)此贤侠剑道之谓也!"汉唐之际,随着社会文化与思想的并兴,当时,有学识有品德之贤者,随着正义感的浸染熏陶,以剑求道,剑道合一,从而发展塑  相似文献   
5.
林俊岸 《武当》2010,(7):18-18
后天法为早期太极拳流派之一,多用肘法,相传为宋胡镜子所传。由于流传不广,世人知之不多。更有一些所谓的理论家,不认真考证便予以否定,误导世人,造成太极拳史的混乱。现根据有关资料,略为述说,以证其真,以明太极拳之脉流。  相似文献   
6.
林俊岸 《武当》2012,(10):15-16
对太极拳的起源、发展、演变、脉流,世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0世纪,更受唐豪、顾留馨等人的所谓考证,搞得一塌糊涂。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摒弃了极左思维之桎梏,太极拳史之研究始迈入正常轨道。吴图南、于志钧、李师融、路迪民、李滨诸人对于太极拳史之研究和考证多有建树,对理清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人不才,愿为太极拳之正本  相似文献   
7.
宋谱略考     
林俊岸 《武当》2011,(7):29-33
《宋谱》,全称为《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或《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太极拳史、拳理重要资料。自民国年间公开之后,被多数太极拳流派奉为经典,将其所载拳论作为练拳之指导。但某些所谓专家出于某种目的,对《宋谱》歪曲否定,认定为伪  相似文献   
8.
林俊岸 《武当》2012,(12):28-29
(接上期)四、张三丰集太极拳之大成,纳拳于丹道张三丰,姓张,名通,字君实,又名全一,三丰其号也,本张天师后裔。出生于南宋末年,南宋理宗、元定宗丁未年出生(公元1247年),生有异相,丰神奇异。幼读三教之书,出口成诵,后习少林武技,拳艺绝伦,威震武林。曾充中山博陵令,不久弃官寻道,习道门武功,融佛门道门武功于一体,功臻化境,已成武  相似文献   
9.
林俊岸 《武当》2015,(1):20-22
长期以来,有关杨式太极拳的传承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意推出本文,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承问题作一略要分析,以有利于辨清其传承之谜。一、杨式太极府内派才是杨禄禅所传太极拳原貌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主要是杨澄甫定型的大架。然此大架是否就是杨禄禅所传太极拳的原貌呢?答案是否定的。杨禄禅当年在北京号称杨无敌,罕遇敌手,仅靠一套大架太极拳那是不可能的。杨禄禅初到京城,在端王府教授太极拳,自不敢藏私,后班侯进京助父教拳,对父亲外传全部太极大为不满,要求众门生以后专攻大架,意为"收拳"。当时,王府管家富周不肯改拳,并向班侯保证,所学技艺绝不外传。王兰亭也不肯改拳,遂与班侯闹翻了脸,后来伙  相似文献   
10.
林俊岸 《武当》2014,(11):15-16
汉唐之际,贤侠剑道之宗风,漫传于世,泛波于俗,以武演道、以武隐真之修真炼气之术流入人间,演化为先天拳等太极拳之修为。武当玄真神剑门李慎强说:“正阳祖师(钟离权)参天地之造化,合兵家之奇,将先天导引修真术六势,演为二十四势,称先天拳。”(李慎强、谢文剑《无极门武学揭秘》)唐时,李道子传有先天拳一脉;宋时,陈抟老祖将先天拳演变为无极拳;明时,张三丰祖师纳拳于丹道,创太极丹道。因先天拳原属宗传,习者不多,世间少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