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侵权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证据难以收集保存、专业技术性强等特点导致取证难、举证难、质证难成为制约环境侵权案件审理的瓶颈.在环境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中充分考虑环境侵权案件的特点,均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针对不同的案件进行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解决举证难问题.科学地设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完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法律体系、技术标准和收费标准,解决取证难问题.明确环境侵权诉讼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证据属性、参与诉讼的程序,弥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的不足,解决质证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办理加拿大移民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通过加拿大联邦政府(Federal)递交申请,另外一种是通过加拿大魁北克省(Quebec)政府递交申请。联邦申请的主要优势在于:申请人在获得IELTS(雅思)考试资格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后,将有可能获得免面试的机会,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案例的办理周期,也能降低申请人的费用。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申请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如  相似文献   
3.
有人类便有纠纷,合理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是保证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目前我国的纠纷解决机制存在诸多问题:诉讼解纷机制面临巨大压力,弊端凸显;诉讼外解纷机制并不完善,缺少与诉讼的顺畅衔接。由此,我国应该从理念上和制度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5.
法官主动权是指在法院调解中,法官主持调解程序,释明事实争点和法律见解,促使当事人双方在合意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并及时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的权力。法官主动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和现实依据。重视法院调解中的法官主动权并不是走"职权主义"的老路,而是立足于"当事人合意主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有效解决纠纷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院调解中应当合理运用法官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实体法理论基础是惩罚性赔偿的制裁与威慑功能理论,程序法理论基础是诉讼担当理论。适用惩罚性赔偿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审慎原则和适度原则。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应当以法定倍数赔偿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造成后果、获利情况、经济承担能力、将要承担的其他财产责任等进行综合考量,确定相对合理的惩罚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7.
涉诉信访的现状及改革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诉信访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机制,既具有权利救济等重要功能,也存在一些弊端。近年来,申诉案件多,涉诉信访问题突出,人民法院面临沉重的信访工作压力与负担。应当对涉诉信访进行法治化改造,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涉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拓宽其他纠纷解决渠道,分流涉诉信访。  相似文献   
8.
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在法治的框架下建设雄安新区,做到定位明确、有法可依.雄安新区法律法规建设应遵循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全国性与地方性相结合、体现新区性质和特色的原则;应赋予雄安新区地方立法权,制定明确雄安新区的法律定位、建设目标和任务等法律法规,制定《雄安新区管理条例》《白洋淀湿地保护条例》和其他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反映雄安新区特色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有必要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程度的三条衡量标准,分析和评价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0年的实践。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从以下六个方面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真行使立法权;合理界定和积极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敢于和善于行使监督权;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人大代表应忠实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新法即将出台,本刊请3位从事加拿大移民的资深人士就新法展开论述,他们就《新法对移民不利》、《新旧移民法主要不同点》、《魁省移民优势凸显》3个论题谈了各自的见解与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