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套路的传统美学阐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传统美学的审美观点,分析了武术套路演练中传统美学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和深刻内涵.认为,武术套路的传统美学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套路演练的美学艺术表在于把握好动态中的“和谐”;演练客体“形”与“神”的“和谐”;演练客体与观赏主本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中国武术在走向奥运的过程中仍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文章试从奥运会项目设置产生的影响以及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趋同,自身发展及武术规则和裁判方面存在的问题,来分析武术入奥所面临的困难,并能给制订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武术走向奥运会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嬗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体育文化的价值观是客观的,又是历史性的,同时又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基础。武术走向奥林匹克的社会实践,就是人们根据现代社会发展条件下对武术体育文化价值观嬗变的一个历史过程,它也是武术继承和创新发展的社会需要。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也是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高度发展条件下形成的新的价值观。武术与奥林匹克共有的教育价值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武术走向奥林匹克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嬗变的研究,来进一步认识其中价值观嬗变的历史现象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初探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项目设置与裁判评分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提出并分析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项目设置与裁判评分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研究、座谈及反复论证,制定了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确定了德智体综合测评的内容与标准、测评操作程序、各种指标的权重及适用范围等。认为德育评估的量化是德智体综合测评的关键,德育评估标准与量化的设定加大了测评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游泳运动生理特点的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分析,探讨游泳运动员的营养特点、营养摄入的基本要求,并对游泳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期,以"团结武林同道,提高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的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成立并组织开展活动。文章通过对其特点、功能价值及终止活动的原因分析,发现中华武士会促进了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武术的城市化和国际化发展,也促进了武术传播方式的新发展,但因缺少政府支持、缺少经济实体力量支持及受到中央国术馆等武术组织的影响使其终止了活动。文章通过对中华武士会的研究为当代新环境下武术组织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北京2008武术套路比赛"为切入点,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87名参赛运动员的洲别、国别、名次、平均难度动作编排及服装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逻辑分析法对竞赛规程及相关官网资料进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1)竞技武术套路在世界各洲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处于严重失衡状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洲际的失衡,一种是洲内的失衡;(2)国际竞技武术套路竞赛既有广泛的发展前程,又面临金牌毫无悬念的尴尬局面;(3)《2005年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采用同样的评分标准对男女运动员自选动作难度进行评分,这对于女子运动员来说是不公平的;(4)要促进竞技武术的国际发展,中西文化的融合仍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天津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中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参与项目还是从参与人数上,民族传统体育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参与者的人数随年龄、性别的不同而差异显著。最后,根据调查研究的结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推理法,揭示武术套路运动深层和内在的真实艺术思维本质与方式.研究发现,武术套路的艺术思维基于悠久的历史倾向性——中国人善于将实用技术艺术化.思维的实践来源足人脑对传统搏斗技法信息加工创编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武术套路创编者在自我意识下完成的,有必然的差异性,并决定了各拳种套路技法的多样与艺术化;辩证思维是主导方式,决定了各拳种武术套路技法的全面性、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性.科学地认识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思维本质与方式,对更好地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武术套路运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