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长期以来,武术技击本质论限制了对套路审美特征的认识与探索,人们在是否保留套路中技击的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研究认为:现代社会武术唯技击的发展是行不通的,相反甚至有人认为技击就不属于武术范畴;套路阻碍武术技击性,因此,要想发展套路就要弱化技击;撇开“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的矛盾阐述,放手将武术以体育的模式发展;应肯定武术套路的艺术形式,并用艺术的审美眼光,摆脱技击的绝对束缚,任其自由创新发挥。最终将高度发展的套路艺术作为代表武术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并以此为契机,饮水思源,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文化学视角入手,以武术这一人类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进而指出武术自古就不会被提倡和鼓励,在宗法制下也限于门内习传,且须长期的磨练,习武者自会养成隐忍的习惯;甚至武者通过内省、节欲等达到武术的更高境界,而当身为武林高手时,难免产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感觉;从文化分化、文化涵化的角度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分析,从更深的文化层次上指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各自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3.
从1841年开埠后香港武术文化形成入手,对香港武术发展阶段与文化特征进行划分与剖析。香港武术文化具有区别于大陆的中西融汇、南北结合的多元文化特质。香港受长期殖民文化与海岛文化相互作用,致使文化发展形成"边缘化"与"向心化","衍生化"与"孤立化"的内在动因,从而使香港武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汇的影响下,呈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属性,同时又具有市民气息浓厚、商业化程度高、高度文化融合与原生态并存、发展与传播方式多元等鲜明特征。因此,开放性的多元化格局赋予香港武术创新的可能和持久的活力,研究与保护香港武术文化的生态格局对于当下武术文化的整体保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