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辽、金、元三朝的宫廷音乐始终没有见到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著作。由此导致了大量的音乐通史著作在谈到这三朝的音乐状况时,往往十分简单粗疏,甚至略而未及。更为遗憾的是,对详细记载这三朝音乐概况的《辽史·乐志》、《金史·乐志》和《元史·礼乐志》一直未受到学界的关注。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研究难度较大,再加上相关史料散佚严重,研究基础薄弱,可资借鉴的成果太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初唐乐府诗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其主流趋势是承袭陈隋余绪,表现为:大部分乐府诗亦步亦趋地袭用前人乐府诗的形制;在题旨立意方面没有多大发展;同时还沿袭陈隋宫廷风气,大倡艳辞、用乐府诗来唱和求官等。但初唐乐府诗毕竟显露出了新时代赋予的新气象:边塞题材的乐府诗风格刚健;形式上出现了律化和歌行化的现象。这些新的变化为后来乐府诗的发展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卢仝虽然隐居一生,但他身随心不隐,希望走“终南捷径”,只不过未被征召;卢仝死于“甘露之变”的说法基本可信;其诗歌具有平直和险怪两种风格,险怪诗多写于元和四年至元和六年,表现出题材怪异、以文为诗、抒情直露、调笑浅俗的特点;卢仝的诗歌创作对韩孟诗派其他人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前人多把唐代的"乐府体"诗错误地视作徒诗.事实上,唐代"乐府体"诗在体性界定上应是拟歌辞.其特点有三:一是在"拟"前代歌辞的基础上写成的;二是体现出典雅化和整饬化的特点;三是表现出入乐期待性."拟歌辞"概念的提出,在唐诗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唐诗的接受史上,唐代的乐工歌妓充当了部分作品的“第一读者”。他们不仅是首个接触者,而且还通过选唱佳作的方式最先对诗歌的艺术价值做出了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6.
盛唐时期人们对乐府诗旧题目进行了全面拟写,同时又在旧题的基础上衍生出许多新题,从而导致了旧题乐府诗的创作在盛唐再次繁荣.盛唐诗人在创作旧题乐府诗时往往能处理好继承与变革的关系,因而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旧题乐府诗的创作之所以在盛唐时期走向繁荣,主要是由于人们把乐府诗看作"诗之一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乐府诗体”的概念成熟于唐代。它与入乐歌辞不同,与一般的徒诗在题目、题材、形式和语言上也不同。研究唐代的“乐府诗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走出去听看课、培训等,固然是一个很好的教研途径,但是由于学校的财力人力等原因,很多老师不可能亲身经历。虽然有老师从外带课(教学光盘、资料等)回来,但如此大餐,我们品尝后常患胃病,究其原因是我们老师对大餐往往水土不服,不能消化,只能看不能学。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教研平台,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我们依托课堂教学开展了“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即指定同一个教材,由不同的体育教师以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比较中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汉代诗歌在当时的主要扩散途径是音乐传播.它在社会上下层两个文化空间同时展开,主要用于各种仪式场合及游宴娱乐环境.传播的行为主体涵盖了各个阶层,其中乐工歌妓占主导地位.所传诗歌既有民间歌谣,又有皇帝、文人及乐人之作,还有献诗、即兴之作等,在实际配乐演唱时大多要经过乐工的增损.传唱的方式按照表演人数的多寡、参予的程度可分为独唱、伴唱和齐唱;按照表演的艺术方式则可分为清唱与和唱两类,其中和唱又可分为人声和唱与器乐和唱.音乐传播对汉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扩大了受众面,促进了创作,加强了社会上下层的交流,使诗歌风格走向通俗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以及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住宅水暖问题便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走出住宅水暖安装的局限性是提升建筑环保、消防以及节能等环节的重要所在。只有及时的发现水暖安装质量问题并合理解决,才能为人们生活质量提供保障。本篇论文将对住宅建筑水暖安装的质量问题及防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