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正>一、问题的认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基本理念第二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中指出:"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包含了重视教育、培养精神、促进主动、形成习惯四层意思,这段话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意义,它既是理念又是目标,告诫我们体育教学不仅要教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等。教学的概念是人们精心创设的环境,通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提出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教材教法的研究,目的是使学生能尽快学会和掌握动作的技术和技能。在教案中出现动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经历了一个从20世纪80年代前不设重点和难点、90年代开始只设重点到新课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是由一定的教学目的决定的,反映一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它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如何合理有效地选择富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本期专题研究结合新课标的这一精神,围绕着"学习目标的制订"这一中心话题讨论以下的问题:"可评价原则"的特征是什么?"可操作、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的特征是什么?"学习目标"包括哪些层面?具体该如何制订?本专题研究的是学习目标的制订,但是多数稿件基本上都局限于运动技能学习目标的制订,或者说所论述的内容、案例与案例分析,以及提出的一些策略与做法,主要是针对运动技能(含部分体能)目标制订的。新课标在制订任何学习目标时要力求做到:明确具体、可观测、可评价、可操作。多数普遍作者来稿虽没有涵盖体育课程四个方面的目标,但仅就针对运动技能学习目标来看,普通来稿的稿件质量比以往来稿要高,鉴于此次专题的题目或许存在过大的可能,在组稿时栏目编辑适当将研究内容的范围缩小,以技能学习目标为主,力求为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提供参考依据。请读者针对本期的专题稿件并结合今后的教学实践将下一步的研究继续回到本专题的讨论主方向——四个方面目标有机整合的问题上来,明年的上半年栏目仍将针对本专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以期把新课标中该问题的解读更为清晰和准确,届时欢迎广大读者在此基础之上继续投稿。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的重要使命,“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教师的配合,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们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审视当前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却存在着许多不如人意之处。如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学中尚未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学法重视不够,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五年级《肩肘倒立》(第一课时)案例对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作了详细描述,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可供借鉴的教学方法,下面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谈谈如何合理有效地设计动作组合练习。一、对案例的分析(一)课时目标分析案例中只说明了技能和体能目标,缺少认知和情感目标,作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完整的。看似制订的技能和体能目标比较具体,分了四个层面的目标,还运  相似文献   
7.
<正>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虽然专家学者很早就有研究和成果,但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提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普及和重视,还是新课标实施以后的事情,以前很少顾及,笼统地被教学方法所替代。对广大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提法,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深刻理解、认真研究的课题。一种新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8.
<正> 1995年12月9至12日浙江省教委教研室、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在温州市召开第三届全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市(地)、县(市)体育教研员、论文作者、第三届全体理事会理事共有二百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