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根据搭配的相关理论,选取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作文为语料,分析这些作文中搭配错误的特点及成因,并据此为教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几位现代建筑设计大师的代表作品和设计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努力发现他们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是如何驾驭光和影的变化,创造富于魅力的光环境,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羟基磷灰石是人体硬组织中主要的无机成分,与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与骨组织形成骨性结合.对不同配方的原料预先进行压制成型,采用原位反应法在1 100℃烧结70 min制备多孔生物陶瓷,并对陶瓷的物相、微观相貌及吸水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Y2O3,对合成HA的反应的催化效果最好,生成的生物陶瓷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性善论是儒学的重要观念。关于人性是善还是恶,古圣先贤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从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到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从荀子性恶到董仲舒性三品,从朱子“性即理”到阳明“心即理”,儒家人性论的辩争,基本上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史。性善与人性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人性论问题来说很重要,这反映了儒家先贤的思路架构。儒学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讨论凸显了中国哲学的特质:求善——一脉相传的仁义之道和关注内在道德性的生命学问。  相似文献   
5.
近十余年明代女性与佛教关系研究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被佛教史研究者视为佛教思想呆滞的保守期。在这个保守时代,女性群体与佛教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女性在遵循传统的封建礼教标准的同时,又努力在佛教信仰过程中开辟出自由的生存空间。近十年来,史学界对明代的女性群体与佛教关系也有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在回顾明代女性与佛教关系研究的缘起和发展状况的同时,从女性的佛教观、佛教中女性的主体地位和文学作品中女尼形象这三方面来对明时期女性与佛教关系作深入的探讨,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和评述也势必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艳娜 《辅导员》2011,(16):58-59
时间:抗日战争中地点: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还乡河边芦花村人物:雨来,10岁;狗娃、石头、铁蛋、三钻等若干男生及若干女生,约10岁;雨来的父母夫妇,农民,约30岁;女教师,约20岁;李大叔,交通员,约30岁;日本鬼子军官,鬼子兵甲、乙等若干人;村民老汉若干人。  相似文献   
7.
刘艳娜  刘敏  王瑞 《天津教育》2023,(28):29-31
<正>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中,考试的诊断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在不断强化。通过测量与评价,判断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帮助测评者与被测评者尽快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与修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可以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建的目的。2017—2020年,我院《工程数学》课程使用试卷库随机抽题的形式进行课程终结考核。随着考核方式的优化,规范地、科学地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挖掘并反馈数据关系中隐藏的大量教育信息,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后续课程的教学和考核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准确、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条件下,语文学习早已超出了课堂范围。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尽讲台,学生则被禁锢于有形的教室之中,整天被困于枯燥的听讲、无尽的题海之中。如此的教学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所以,语文教学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的同时,也应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进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滇东北旅游区有着优美的自然旅游风光。神秘雄伟的雪山、宕荡多姿的瀑布、苍翠清爽的幽谷、丰富的生物构成了滇东北极富魅力的自然旅游资源。本分析了滇东北自然景观的主要构成,并对其审美特征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0.
源于“太虚之气”的“天地之性”是先天的纯善,是人的本性所在;而同样源于“太虚之气”的“气质之性”则昏明晦暗,含有恶的成分,会蒙蔽先天的善。纯善的“天地之性”在人类社会中具有超越性的价值追求指向,人们通过“善反”使“气质之性”归于“天地之性”,并不断追求最高的人生修养境界,使道德境界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