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霞云 《学语文》2007,(4):54-54
雨,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早在宋代以前的诗赋中为表达人们或喜或悲等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而出现了,可真正将"借雨托情"这一文学创作手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还属宋代了。这大概缘于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本身的特点和当时繁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所导致的。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宋词中近乎百分之九十多的词作都表达了难以排遣的哀伤愁  相似文献   
2.
刘霞云 《学语文》2006,(2):53-53
关于“语文味”,在2001年上半年由华中师大副教授程少堂正式提出之后,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厂泛关注。如何教出“语文味”呢。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很难想象一个思想守旧、知识陈腐、不善言辞。心无大志的语文老师能把语文课上得令人如沐春风。要想教出“语文味”,用喜剧之王周星驰的话来说,“只要用心,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那该如何用心呢?下面我就谈点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想教出语文味,教者需练就一身“硬功”。  相似文献   
3.
徐贵祥是当今军旅文坛上很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家,2010年新作《马上天下》以崭新的英雄形象塑造和独特的战争创作观赢来了读者的如潮好评。徐贵祥在军旅小说创作过程中,由初期的"尚战不战"、"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的战争观表达,到创作中期的对初显战术意识的草莽英雄的成长书写,以及创作巅峰期时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思考、对兵家战术的初步探究等,体现了他军旅小说创作观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沿着"揭示国民性以唤起民众觉醒"、"剖析新时期知识分子性格与命运以探索革命出路"两条线索,并行交叉地高举现实主义批判旗帜,对封建社会旧的一切施以无情地抨击,为后人树立起一座民族反思与批判的丰碑。而张弦作为新时期颇有影响力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自觉承继了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在反封建礼教领域内揭开封建余毒留下的伤疤,深入剖析出新时期群众软弱、麻木的劣根性。同时,在揭示底层人物与知识分子劣根性的基础上,将笔触伸向了鲁迅所没有的批判对象领域,在批判所产生的影响力以及基调上进行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拓新。  相似文献   
5.
《穆斯林的葬礼》为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同名影片上映二十余年来,一直没有引起媒体大众及学界应有的关注.深入研读电影与小说文本,影片在片名的定夺、影像空间的构建、人物角色的安排与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忠于原著,在直译式改编中凸显了主题,在删减情节中产生了创造性背离和消解性背离两种不同的效果,原著结尾的消解性删减削弱了影片的精神内核,但即使这样也没遮住其清雅隽永的佳片本色.  相似文献   
6.
从1956年开始写作,到1987年结束创作,张弦的小说创作时间只有十年。在这十年内,张弦共发表二十几篇小说,所写作品涉及的题材和反映的主旨是多方面的。他惯以个人真实感受为出发点,反思社会,参悟人性,使其小说在主题揭示上呈现出情感的真实性和鲜明的反叛性。以张弦十年的创作为研究对象,条分缕析出张弦小说创作主题的阶段性演进与流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张弦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梳理笔者自身的专业学习体会为切入点,在条分缕析中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因课程目标设置通识化而导致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专业意识以及人文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教学的问题交流式、专题实践性、教学相长式、经典作品情景化等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一直以来,刘震云因深邃的主旨立意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而备受大家关注,但鲜有论者提及其写作中的男权意识。在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中,刘震云意欲以一本书的方式去接近李雪莲,从而塑造出一个全新的理想女性形象。但有意识的女性观照与无意识的男权书写相抵牾,形成了新作中关乎李雪莲形象的系列悖论。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在创作中有意识继承古典文学艺术的表现传统,形成了《秦腔》文备众体的文体特点。穿插在文本中的诸文体承担了重要的叙事功能,形成了作品独特的文体形态,在贾平凹写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化学教学目的要求中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寓教育与教学中,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