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承载历史教育的学术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照历史与"古今中外"相结合、遵循教材与突出教师专长相结合、一般讲授与重点讲授、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军队建设思想出现了新的内容。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体系,以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成果更加丰硕.笔者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主要从对辛亥革命的性质与评价、辛亥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四个方面综述了十余年来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史春风 《考试周刊》2013,(37):44-44
<正>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呢?我认为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情境课堂教学中展现"真我的风采"。下面我就从以下三方面谈谈优化情境课堂教学效果的做法。一、实际、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单位教学时间内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它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而不疏漏,具体而不空泛,明确而不模糊。  相似文献   
5.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浅议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一生谈及陈独秀,主要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中共七大前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个时期。由于时代和政治环境的差异,这三个时期毛泽东论及陈独秀,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实事求是承认陈独秀的历史功绩,毫不掩饰其所犯错误,毛泽东的评价应该是比较公允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作为旧中国最大的民营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曾影响了几代国人,潜移默化直至今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语)与历史教科书,以其创新和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立足,以名人名家参与编撰而树其质量精品,而与时俱进的努力又使它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汲取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彰显新的进步的价值观取向,向国民灌输崭新的国民意识,这使它在近代教科书出版市场常胜不衰。商务教科书所创立的出版原则、出版思想,包括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对我们今天的教科书编辑与出版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而在屡遭劫难的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以民营出版家们的艰辛奋斗,努力为国人提供精神滋养,这样的精神也将对后人产生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传统旧学走向近代新学。其中,西学的浸润至关重要,但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其转向的内在动因──“经世致用”。鸦片战争开启了一个全然不同于以往的时代,人们所要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生活中熟知的问题,“变局”之际,“经世致用”思想使经世派转向西学,从而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传统文化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从此,传统文化走向近代新学。  相似文献   
8.
18 40年以后 ,中国的出版业 (主要指书籍出版 )向近代化转型。晚清出版业的近代化以戊戌维新为界 ,前期为传统出版业走向近代的转型时期 ;维新运动之后 ,中国的出版业才真正迈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经营管理。商务印书馆作为一个出版企业,经营就是出书。文化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商业企业的特征。日本学者清水英夫在其《现代出版学》中指出,“出版社并不单凭借资本和企业规模的大小程度来决定优劣,优劣的关键取决于出版社的选题计划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10.
史春风 《考试周刊》2013,(58):57-57
<正>课内阅读是以教材为阅读材料的在课堂内进行的师生共享的阅读。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共时性,二是共享性。如何在课内阅读中唤起学生的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需要师生协作,尤其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内阅读的教学设计中大胆创新,不拘一格,既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又要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情趣和思考习惯。一、创设生动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或是描写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或是表现特殊环境中的人物形象,或是自由抒发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