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蹲起动作下肢动作特征与肌肉工作特征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取北京市区社区居住各年龄段女性166名。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三维摄像系统和肌电仪记录受试者的蹲起动作特征,使用相应软件对运动学、动力学参数以及肌电数据进行分析,并用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各年龄组数据的差异。结果:各组下肢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为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P<0.05),关节贡献度大小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P<0.05)。20~29岁和30~39岁组的踝关节贡献度为向心阶段>离心阶段(P<0.05),而其余各组则为离心阶段>向心阶段(P<0.05)。20~29岁和70~79岁2组间的左侧股直肌和右侧股二头肌动员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蹲起动作的动作幅度主要由膝关节的运动范围决定;老年女性下肢各关节运动范围明显受限的情况首先发生在膝关节;女性完成蹲起动作的力量主要来源于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这些肌肉的力量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50~59岁是髋关节力量衰退的关键敏感年龄。因此,女性随年龄增长应进行有针对的下肢肌肉力量与柔韧性锻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